第三百二十四章 直闯敌巢

被询问到与血族冲突原因时,张恩博虽然有所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坦然相告。

这件事的起因要追溯到十多年前。

与华夏诸多宗派相同,天师教也面临着传承越来越式微的不妙处境。自清代一来,竟然一连有三代天师没能成就元婴而是仅仅修成金丹,这在以往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若非其他宗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天师教早已失去道家中的尊崇地位。

传承的式微,关键不在于功法秘笈的缺失与失传,而是在于教导者水平的不断下降。不同于世俗界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法修行首先传承单一,很少有通过多投门派多拜师父取长补短以便青出于蓝的可能;而且更由于修炼过程中有太多玄之又玄难以付诸笔墨的东西,没有师父指导、手把手示范、灌顶、传念而仅仅依靠秘籍自学成才的难度也绝不是一般大;即使有师父指导,师父本身的水平与教学态度影响也极大。这样一来金丹级的人物要教出元婴级的徒弟可能性极低,即使偶然成功也往往是因为弟子本身天赋绝高。

本来像天师教这种历代祖师不少功成飞升的教派,还有一招是开坛施法,拜请历代祖师下凡,显圣传念直接指点后辈修行。可惜自刘伯温断仙凡之路后,这一招也不再行得通。加上大环境整体水平的下降也使得同辈弟子交流切磋,以及与其他宗派斗争历练的获益降低,华夏修道界水平一再降低是必然的。

而天师教的式微还有一层传统因素:作为张道陵拜领太上老君所授下的道统,自张道陵起代代相传,先传于张衡,再传于张鲁……六十二代以来道统一直只限于张氏一族血脉相承。其道术核心精要不但不传于外姓人,连张家庶出旁宗也都不得传授,这样一来也就绝了通过广授门徒,寻找资质奇佳的天才人物再将道术推上一个巅峰的可能。(要知道茅山派可没有这层限制,这一代的茅山四老,个个姓氏不同,各得茅山术精要。)

不过张氏毕竟也算血统优良,其嫡系子孙大多是修道良才,所以十六年前也终于出现一个天才人物,不但年纪轻轻修成金丹,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大有丹破成婴之望。

但可惜此人终究还是与成婴之前一刻功亏一篑,一世修为付之流水。

与成就鬼仙后可以元神出窍投胎夺舍的修道者不同,金丹修道者在神魂修炼上要慢了一步,一开始成就的金丹只是一个无意识的能量体,只能在修炼或者战斗的时候沟通天地元气为自己储存或提供力量,所以身死即道消,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而元婴就不同了,它是全身精气神的凝结,是体内所有力量神魂的精华所在。修炼到极致的时候,元婴会逐渐成长,直到长成和自己模样差不多时,就会形成远比鬼仙强大凝练的元神,距离成就真仙也仅有一步之差。所以走金丹大道的,至少也要修成元婴,死后才有保留完整的意识投胎夺舍从头再来的机会。

不过当时那位张氏嫡系毕竟距离成婴只差半步,所以失败后仍然能保留住一缕真魂不灭,依靠冥冥中的本能投胎转世。类似这种事,天师教历代以来也出过几次,所以此后历经依照一系列额定程序寻找此人投胎转世后的下落。

但这一找却足足费了几年功夫却一直没有结果,最后他们才发现一个教人挠头的事实:此人无意识的投胎转世,原来是投到了上海,而且八成是投到某个国际华商甚至是外国人的家中,出世不久就到了国外,不再回中国。

天师教在国内虽然有强大的势力,但却还未发展到国外。而且一旦出了国外,无论星象地理人文都会有细微差异,不利传统卜算发挥,除非术算修为已经到了不拘形式随境而变的境界,但天师教当时偏偏没有这种人才。加上当时大上海的种种混乱,期望通过户籍登记查询清楚也是极难,一时犹如大海捞针,想要再找已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