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四库全书》
岳霆带着瓦盖帽,帽檐深深地压着,挡住了面容,低头走在琉璃厂的街道上。
自从上次准备南迁又被驳回之后,整个故宫又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之前还有日常展览什么的忙上一忙,现在重要的宝物都装箱了,展览都停止了,虽然很多人手上还在整理修缮着各种仓库里的古董,继续着装箱的工作,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不知前路在何处的茫然。
岳霆倒是从顾渊处打听到消息,不出三日,南京政府派来负责国宝南迁的押运官便会抵达北平,再加上整理的时间,过完年估计第一批国宝就可以南下了。
只是他即使知道这个消息,也没法告知傅同礼等人,让他们相信。他都没法解释自己是怎么得知的。
索性他也就不再操这份心了,修缮古董或者装箱的工作,他都没法沾上手。毕竟还是进宫的时间短,没办法取得故宫众人的信任,岳霆也就不自找没趣了。
但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可以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
例如把《四库全书》丟失的那一册找回来。
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指派当年诸多优秀官员学者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囊括了当时天下绝大部分的书籍,所以叫全书。这部丛书收录了约8亿字的典籍,许多古代典籍因为收入了此书才得以保存,可谓是中华历史传承的宝书。
岳霆虽然对这些历史都不甚了解,但他在故宫待了两年多,耳濡目染,听那些学者们有时闲聊,知道当年乾隆皇帝借修《四库全书》,其实销毁的图书更多。把不利于满清的历史书籍全书书籍删改篡修,妥妥的文字狱。
不过当年的是非功过,岳霆是无暇评判的。他只知道这《四库全书》一共有七套,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分北四阁和南三阁。其中藏于圆明园的文源阁本在1860年被焚毁,藏于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的两套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藏于杭州的文澜阁本也因太平军攻占杭州的时候文渊阁倒塌,所藏之书经过抢救整理只剩四分之一。而藏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本,日前因东北沦陷,已经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算下来,就仅剩下了文津阁和文渊阁两套版本的《四库全书》。
文渊阁那套本来放在文华殿的后殿主敬殿后,是第一部誊写好的《四库全书》。现在已经分门别类地装箱,打算第一批南迁就运出北平。
而文津阁的那套本来是存放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但在二十年前就由国民政府运回了北平,存放在了故宫的文华殿,其实也就是跟文渊阁那套紧挨着存放。不过没两年京师图书馆就成立了,当时的馆长和清室善后委员会关系很好,便央求一套镇馆之宝故宫这边觉得仅剩的两套《四库全书》放在一起不太好,万一有什么事情就惨了,所以就把文津阁的这套送了出去。鸡蛋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文津阁本变成了京师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一共128架,6144函、36304册。后来京师图书馆专门修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叫文津街图书馆。这座新图书馆的建立实在是命运多舛,一直到两年前才终于竣工。
落成的时候,京师图书馆开了一次展出,文津阁的《四库全书》便是其中的重头戏吸引了许多市民蜂拥而至。花两个铜板就能进来参观这些保存不易、字迹精美的图书,真所谓盛况空前。
可在一日展览后,工作人员清点图书,竟骇然发现展览的《四库全书》居然丟了一侧
这简直就是捅破天的大失误!
但每天参观展览的人实在是太多,又都穿着长衫,根本查不到是谁偷了这本书,就算是通知了警察也找不到,所以当时的教育总署长便压下了这个消息,展览还照常举行,同时通知琉璃厂各店铺,但凡有人拿这本书来贩卖,不管开价多少都收下。实在是找不回来的话,就只有求助于故宫,好在文渊阁还有一套《四库全书》,请人把丟掉的那册书临摹本,尽管不是原册,但到底也比彻底丟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