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要有投资人的眼光

很多人进入工作单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自己的名片,在这张有形的名片背后,你在职场上说过的每一句话、发过的每一封邮件、做过的每一件事、交付的每一个项目,都会凝结成另一张无形名片,贯穿你整个的职场生涯。

这个道理,我们大部分人都懂,难就难在从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没有一分钟不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牵绊和影响,很容易就被转移了注意力。

你会情不自禁地想:

——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不是我的分内事吧?

——那人升得那么快,要么是背后有人,要么就是会拍马屁。

——这个项目对我一点价值都没有,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隔壁组的某某和谁都很亲密,就是见了我有隔阂,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扯皮太严重了,不想再扯下去……

以上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碰到但即使花很多年也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

因为在这些困难面前,人的第一反应,永远会是想要找到解决方案——当思考不通、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痛苦。

实际上,大部分基于某一个层面产生的问题,是很难在同一个层面上得到解决的。当我们试图摆脱一个坏习惯,或者解决一个反复困扰自己的麻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问题产生的那个层次上,往往就只会原地打转——问题只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彻底解决。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种的工作、职务地位如何、工作年限长或短,总有一些“稍高一层”的东西需要获取。当你获取了这些高一层的东西后,站在更高层次上去思考,才可能真正化解昨天和今天困扰你的问题:

第一,尽量不要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和这件事情该不该做上,而应尽量多关注自己的积累和成长。

当你被安排了一个任务时,你首要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任务“该不该给我”的职场“公平性”,而应该先考虑,假如要完成这些,我需要哪些知识、经验和资源,然后判断哪些是自己能胜任的,哪些是需要拔高一些才能完成的,哪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

能完成的要努力完美交付;拔高一些去做的是你收获的项目红利;而完成不了的,则需要尽快提出需求,说清楚需要领导怎么支持,相关部门的同事怎样配合。

第二,尽可能塑造职业化的形象。

任何一份职业认真去做,都会有所成长,但带着心去做,可以更有价值地成长。

可能你的上司很严厉挑剔,也可能你进到了一个特别随随便便的公司,但你对自己的职业化和专业程度是应该有要求的,环境如何,都不应该去动摇这个基本点。

第三,职业化成长,其实就是从被动地被选择,到主动地去选择机会的过程。

职业化的成长,总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而成长必然关乎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这里所说的选择,不仅仅指获得,有时候也指放弃。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往往是缺少职业规划这一环的,所以大部分人从选专业、实习到找到第一份工作,其实都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行为。

第一份工作往往会懵懂无知地闯入一个行业或专业领域,开始接触职场,了解、认识、思考职业发展这件事,而到了第二份工作,就已经从被动变为了一个相对主动选择的过程——这样一步一步,结合不断积累的认知、思考和个人偏好,做出方向上的调试。

第四,任何关于未来发展的规划,从短期来讲,总倾向于按照世俗所认定的“好”的方向去走,而从长期来讲,我们只会越来越“像自己”。

开始时,大部分人的方向都是模糊的,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去判断,所以会按照外界的指标来衡量得失利弊。

而越往后,只有当职业发展和我们作为个体的本来面目、价值观,及人生理想相一致时,自己才可能发挥最大效用,才会觉得职业道路上的成功对人生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