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不可能”,并非不可能

佩玛·丘卓在《当生命陷落时》里面,说过一段话: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我被这段话深深地击中了,因为它说出了我一直想表达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心声——那就是如果遇到事情,不把“不可能”“我做不到”挂在嘴边,而是默默地先试一下,结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另外,在尝试的过程中,不必太过执着于一时的得失,否则反而会在正常进展时,过早地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有次,我和一个朋友讲怎么做个人品牌的社会化营销,其实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还算积累了不少一手经验。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后,她似有所悟,说:“那我能把所有的账号给你,你替我做吗?”

我耐着性子解释:“我可以给你建议和指导,但做个人品牌、积累粉丝,还有快速捕捉热点进行反应,这些都只能靠你自己去做啊。”

她说:“可我不会啊!”

“我刚才已经把所有的精华和方法都给你了啊!我开始做的时候,甚至连这些都不知道呢。”

从0到1,最难迈出突破的那一步。其实这位朋友平时并不是那种“伸手党”,她这么问,是真心觉得这事很难。

可在我看来,凭借这位朋友的学习能力和悟性,如果真想好好做,只是在速度上会慢一些,而绝不会做不到。

于是我们各退一步——以一个月为期,我当教练,她做执行者;我只负责动嘴皮子,而她只负责操作执行。每隔几天,我就把任务和指令发给她,履行教练职责,而她只需要保证当天完成即可。

才过两周,我便“难为”了她一下:发给她一个新任务,但故意不提醒她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结果她依旧当天完成了,那些没有提示到的关键点也做得非常好。

于是我宣布提前退役。

她不但做好了,而且完全超出了最开始的预期。

当你在平时一次次脱口而出“我不行”的时候,其实是为自己抹杀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性。

回想刚工作的时候,别人评价我时也经常会说:“这个人还算可靠,但是太谨小慎微了。”这是比较留面子的说法,指的是我总是反复策划、衡量、掂量一件事该如何如何,却很少真的动手。

若说现在的我有什么最大不同,那就是更敢尝试了。

如果有一件事真的让我特别好奇,那么无论看上去是困难还是复杂,我都会想办法用最省事、最低成本的方式,去尽快尝试一下。

我曾经很好奇和羡慕那些能待在自家厨房或工作室里烘焙西点并做成生意的家庭主妇们。每次进蛋糕店里买东西,我都会被玻璃屋里的糕点师们涂抹奶油的样子所吸引,可是根据我对自己的了解,如果贸然在家里添置整套设备,很可能是做一次失败后,整套设备就闲置了。

于是我立刻去团购一个DIY蛋糕的活动,先去感受一下。体验的结果是,我发现自己并不享受那种DIY的过程。虽然勉强坚持做完了,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想再做了。尽管试验不怎么成功,但这一小步却迈得很划算。

与其心心念念、盘算来盘算去,还不如用两个小时花一百块钱去试试。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一天,做蛋糕的念头再浮现上来,那么在掷重金添置烤箱和各种原料之前,我会仔细考虑下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恒心和耐心,将其坚持到底。

稍微回想一下平时有哪些自己还没尝试,就先否定的事,会发现导致我们说“不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有时候是习惯的力量,比如我们习惯一回家就倒在沙发里刷手机,而不是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