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第四十七个故事

料理完诸葛珪的身后事,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情。

诸葛玄带着年幼的侄儿侄女们以及伤心到身体隐隐有些不太好的嫂子章氏回了豫章,诸葛瑾则随季言之去往洛阳求学。彼时蔡文姬的爸爸蔡邕还在洛阳担任太子舍人(后来统一改成丞尉),季言之便携礼多次登门,让诸葛瑾拜入蔡邕门下。

公元178年,汉灵帝刘宏改熹平年号为光和。光和元年三月,未能达成‘明年就来娶表妹’成就的季言之,在经过三年的鸿雁传书,顺顺当当的亲至豫章将诸葛明玉娶回了家门。

六月,季言之举孝廉,不久之后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也就是说在洛阳城待不了多久,季言之便要携带新婚妻子前往河南任职。所以为了未来,季言之在对应当今局势做细节改变的时候,忍不住搞事了。

季言之先是给听说杨彪之女心悦他,便在清河郡主病重之时跑去求娶杨氏的袁绍送了一份保证他爽歪歪的大礼,然后频繁的登蔡邕的门,努力说和蔡邕不要选卫仲道那病秧子做女婿,而是让蔡邕忽略年龄差,选择诸葛瑾当女婿。

对于弟子诸葛瑾的才华,蔡邕还是十分看重的,只是七岁的年龄差让蔡邕倍感犹豫。何况他的大女儿蔡琰(蔡文姬)目前才七岁,谈婚论嫁什么的,是不是有点儿…过早。

“老蔡,咱们关系也那么亲密了,我就说话不客气了啊!”作为蔡府的常客,季言之充分的发挥了何谓不要脸的好口才,使劲儿的忽悠蔡邕:“老蔡你仔细想想,好东西容易被人抢,怎么也得提前预定才对。我那小舅子温厚诚信,自从拜入你门下后对你这老师尊敬异常,总是说老蔡你品格高杰,是位良师。”

蔡邕抚须:“子瑜是个好的,可惜有你这样不着调的姐夫。”

季言之不干了,立马跟蔡邕大眼瞪小眼:“哎老蔡,今儿我们可得好好唠叨唠叨,我哪里不着调了。”

“明明才学不错,不潜心学习,天天和那何屠夫之子游街串巷夜宿勾栏,不是不着调是什么。”

“我的事儿不好跟你明说。”季言之哑口无言了一会儿却是道:“总之老蔡你知道我不是那种贪花好色的人就成了。”

蔡邕定定的看了看季言之,随即晒然一笑,“的确,即便我们有半师之谊,公路的事情也不好跟老夫明言。只是公路,你所行之事可不能落了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

“家父一直认为袁绍才是撑起袁家之人,当在洛阳为官。我啊,懒得跟家父争辩这些,索性外派为官得了。”

历史上淮南一带本就是袁术发家的地方。袁术先是担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董卓进京后便控制了江淮(长江淮南一带)割据为诸侯,河南也是属于江淮范围。季言之完完全全可以顺着这样的历史轨迹,以河南为起点,大力的发展治下的经济农业。毕竟古时交战,粮草先行,何况在季言之的记忆中,东汉末年不光人祸还有天灾。

雪灾干旱水涝灾难三部曲轮番上演,再加上边关异族入侵中原战乱四起,到了三国鼎立之时,全国人口已经缩减了十分之九。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连心硬如季言之也忍不住为这时候老百姓的艰难叹息不已。

“外派为官也是好事。能更好的了解百姓疾苦,老夫寒门士子出生,也算对百姓艰难深有体会,公路外派为官,当以治下百姓疾苦为重。”

季言之点头:“蔡师之言,晚辈明白,会铭记于心。不过咱们现在谈的是阿琰师妹的婚事,老蔡你同不同意给句准话。”

被季言之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胡搅蛮缠’,蔡邕自然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即便季言之觉得蔡邕之所以会同意这门亲事,主要是因为他替诸葛瑾答应以后会过继一子姓蔡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