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九变第八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什么叫学会?没法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又发现自己不会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进步了,功力又要增长了。
原文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圮(pǐ)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也。
华杉详解
《九变》是《孙子兵法》最短的一篇,只有二百多字,但内容比较错杂,和其他篇内容有交叉,且先后次序也有点乱。特别是他总结说,如果不知道九变,虽然知道地形,也不能得地利。所以有研究者说,这部分内容,似乎应放在第十篇《地形》之后,讲完地形,再讲你要知道变通。而且一些地形的术语,也是在第十篇《地形》里才提出来,并给予定义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按原书顺序学吧。
“变”,是变通。不按正常原则处置。“九”,中国人说数字,都是泛指,九,就是多,多种情况。所以“九变”,可译为“注意变通的几种情况”。
不过曹操注解说:“变其正,得其所用者九。”明确了是九种情况。这大家就不好办了,往下一数,怎么数也不是九条。
1. 圮地无舍;
2. 衢地合交;
3. 绝地无留;
4. 围地则谋;
5. 死地则战;
6. 途有所不由;
7. 军有所不击;
8. 城有所不攻;
9. 地有所不争;
10. 君命有所不受。
十条呀!
于是又有学者提出,是“九变一结”,前面九条是九变,最后一条“君命有所不受”是总结。
关于《孙子兵法》,这类的研究非常非常多。我一般都不取,不讨论。管他九条还是十条,对我们学习他的思想关系不大。这些研究若钻研进去,一辈子都研究不完,那是学者专家的工作,不是我们学习的范围了,学这个,不能增加思想功力。
张预注解说:“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你若不懂兵法,则不会作战。你若按兵法行事,却败了,那是你不懂得九变。
所以什么叫学会,没法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又发现自己不会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进步了,功力又要增长了。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原文
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华杉详解
圮地无舍。
“圮地”,曹操注:“无所依也,水毁曰圮。”圮地,就是水网、湿地、湖沼等难行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形就不要宿营。因为水汪汪的,本身扎营住宿就困难,而且敌人如果打过来了,你一方面难以构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进退困难,行动不便。
衢地合交。
“衢地”,四通曰衢。衢地,就是指四通八达的地方。浙江有衢州市,为什么叫衢州,就是四省通衢,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通八达,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四通八达的地方,和各诸侯国来往都方便,衢地合交,就要搞好外交。一来交结外援,二来至少人家不要以你为敌,或被敌人争取去。
绝地无留。
“绝地”,李筌注解说:“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地,为绝地,不可留也。”没水喝,没东西吃,没柴火,赶紧走,不要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