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痞的起源

我最初见诸“文痞”一词在“四人帮”粉碎以后,对张春桥、姚文元及其爪牙的批判运动中。此后,曾有意识溯文学史而寻觅“文痞”一词的出处,未得其果。故,我一向以为,“文痞”一词,乃当代中国话语中的一个发明。我学识浅薄,孤陋闻寡,姑且仍这么以为,并愿求教于博学者。

“文痞”一词,可理解为文人与痞子“交媾”的“杂种”。“杂种”非指物种学方面的后代,乃指文人与痞子二者人格特征的合成。凡“文痞”,身上既有投机文人的见风使舵,火中取栗,又有痞子那一种天生的刁滑性和无赖性。只不过其“痞”由“文”包装了,后天“合成”为一种邪劣的假正经而已。

考察中国正野文史及历史,文人中少有很痞的典型。文人的劣点林林总总,但大多数文人,拒绝痞气的沾染。痞主要的心理成分非仅仅是玩世不恭。因大部分玩世不恭者,不过将玩世做心理的盾,将不恭做写在盾上的图腾式宣言,借以自卫。但痞不是这样。痞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自己层层捆扎的阴暗的恶毒。痞较普遍的心理私语是这样一句话——“统统×他妈的!”这是典型的痞看社会的心理,也是典型的文痞看文坛的心理。区别在于,痞并不需要借了文的包装掩盖此种心理,而文痞一定要最充分地利用文的包装。

张春桥、姚文元之流及其爪牙,获“文痞”丑名,乃因阴暗而恶毒的政治心理。“统统打倒”和“统统×他妈的”是同一种心理。但他们并不是用痞的技巧掩盖此种心理,而是靠政治的权术和专制。故我一向认为,他们非是典型的“文痞”,而是文人与反动政客交媾的“杂种”。他们的人格特征,是文人的劣点和反动政客的劣点的集大成。

据我看来,较典型的“文痞”的滋生,继“文革”之后,近年又有繁殖现象,呈现为一种纯粹的文人的劣点,和纯粹的痞子的劣点“交媾”后的“合成”。而且,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而且,迅速地年轻化。这乃因,在国外,痞子不必假文人之名而活着,文人也不必非靠痞的技巧而存在。也许只有在中国,“文痞”才活得比文人和痞子两者都潇洒,都滋润,都如鱼得水。“文人相轻”之不争事实,使“文痞”们早已深知,无论自己怎么干,总可以获得一部分文人暗地里的喝彩和幸灾乐祸。大文化话语版块的疲软和寂寞,使“文痞”们早已明白,它是非常需要他们所提供的热闹的。文人们必将陷入的两难之境(倘认真对待,则他们以痞应付;倘哂笑置之,则他们的策划顺利实现,目的全面达到;倘与他们理论,则正中他们下怀,可借题营造更大的热闹,于热闹中进一步大大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名利双丰收),是文痞们预料之中的。故他们不但每每有恃无恐,而且每每非常得意。

文痞行径是文痞们假文学之名而公开手淫的现象,目的是要引起公众的注意。文痞们也都是有点儿文学的细胞的,也都是懂点儿舞文弄墨的技法的,而且每喜欢刻意炫耀其技法的时髦。因为文学毕竟非是仅靠技法和赶时髦的事,所以被忽视是他们“心口永远的痛”。他们的“文学性”善于迎合单纯的少女情怀之所好。她们一般热衷于什么格调,他们是很有研究的。在这方面他们是内行。他们的生活形态往往是颓废的,用种种人生新观念包装了的颓废。在某些不言而喻的娱乐场所,经常可见他们故作斯文的身影。如果哪些女孩子被他们口中的“文学性”话语所迷幻,不久就会被他们弄到某张床上去。对于中国的任何方面的话题他们都不感兴趣,谁要当着他们的面谈,他们会不拿好眼色瞪你。但你若对中国性“开放”的程度不满,那么你算是寻找到了最亲爱的同志了。这一点几乎一向是他们对中国现实所持的唯一的而且尖锐的批判。他们不厌其烦地通过他们那一种“文学性”打扮自己是中国当代最懂得温爱女性尤其是单纯少女的“罗伯特”。他们往往通过他们的“文学性”劝导少女们有机会千万别错过做一把“弗朗西斯卡”。你很难从他们的“文学性”中发现什么现实性,但性荷尔蒙过剩。他们很认识一些公的或私的经理、老板、富豪什么的,很善于从他们衣袋里“轧”出钱来。其实往往也没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往后者们的玩乐中加进点儿他们那一种“文学性”和“文学女性”罢了。这是我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此现象中,他们所充当的角色,每每类乎后者们和“文学女性”之间的“皮条客”,很丑陋。而某些“文学女性”们身在误区,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被利用,还以为受着文学与商企大亨们的双重宠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