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振衣飞石(153)

准备出门的谢茂紧急赶回武安殿,召集枢机处大臣议事。

相比起从前遭遇战事的紧迫,此时谢茂态度从容了许多,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了。

陈地已经没了成建制的精锐军队,能生事的无非是一些孤臣孽子山匪流氓,简城暴乱很大程度上是戳中了谢朝域广治轻的短处,一旦西北督军事行辕腾出手来,留在西北的三万骑兵就足以清扫叛乱。

这件事更严重的是它所能造成的政治后果。

陈地归化不足三载,因战事推得太快,陈朝灭得太迅速,故陈西十一郡在很大程度上完整地保存了民力人心。如果朝廷不能迅速把简城暴乱平息,故陈大地很容易陷入处处烽烟的泥潭,一旦各种反谢复陈的“起义”骚乱起来,那就没完没了了。

“夏侯朗不行。”

很少在枢机处出现的衣尚予此次第一个进宫,来得极其迅速。

可见他收到消息就意识到了此战的重要性,要么一战把陈地复国之心打残,要么就深陷泥潭。

这一战万万不能拖延!

不等枢臣到齐,衣尚予就向皇帝谏言:“东夷公打仗太圆滑了,只知吝惜兵力,不知大局。简城之变万万不可耽搁!臣恳请陛下从西北当地急调燕武将军温承嗣领兵平叛。”

遇到战事,衣尚予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风格。

谢茂记得这个温承嗣,是衣飞石的心腹,曾在天从镇跟他耍过小心眼。衣飞石许多旧部都内迁了,温承嗣是少数几个还在西北守关的将领。毕竟是衣飞石的人,谢茂下意识地看了衣飞石一眼。

见衣飞石点头,谢茂就不等其他枢机处大臣,直接吩咐道:“拟旨吧。”

如今谢朝政事交内阁颁行,军事则由枢机处负责行移,皇帝颁下圣旨之后,按照程序得先从枢机处走一遍,临阵换帅的事牵扯太大,起码得三个枢臣一起签押才能命令下发。

圣旨加盖宝玺之后,凉国公孔杏春大汗淋漓地跑了进来,稀里糊涂就被拉着盖了官印。

如今在京的枢机处大臣就剩下黎王谢范,却左等右等不来。

谢茂道:“先发中旨。”

所谓中旨,就是不经台阁程序、皇帝直接草诏下发的圣旨。

通常而言,朝廷颁旨是个很慎重的事情,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再交付有司署理。到枢机处,因涉及军务,皇帝规定必须由三位以上枢臣签押才能下发。朝廷军政要务,议上一天半日那是处置迅速,遇到争议事端,吵上个十多天、几个月都很有可能,哪晓得临时就抓了瞎——二缺一,少个盖章的。

“陛下,已差人去找黎王了。”衣飞石低声道。

战事与政事不同,皇帝急起来要发中旨没问题,问题是,万一夏侯朗只看到皇帝圣旨,看不到枢机处的三个枢臣小印就不肯交兵权,这贻误了战机算谁的锅?仁宗朝封还皇帝中旨的大臣那是一波接一波,封得理直气壮!

谢茂就不说话了,坐在枢机处,看着悬挂在武安殿里的谢朝舆图。

殿内气氛有些沉重。

孔杏春偷偷冲衣尚予竖了个大拇指,暗指衣飞石厉害。

衣尚予对此反应冷淡,他坐在轮椅上,双手平放膝头,目无表情。

“孟东华来了吗?”谢茂突然问。

门外郁从华前来回禀:“兵部尚书孟东华殿外候见。”

“传进来。”谢茂道。

孟东华是得了消息来等派差的,西北出了事,枢机处军令一发就直送兵部署理,不管是调兵遣将的手令还是调拨军粮军械的手续,不都得兵部下属来办?刚进来磕了头,皇帝就问他:“印带了吗?”

“啊?”孟东华如梦初醒,官印当然在衙门啊,他出门带那么大个印干嘛?

“你的钤印。”谢茂道。

孟东华连忙把自己的私印掏出来,衣飞石递来鲜红的印泥,皇帝压上红泥啪唧就按在枢机处的签押表笺上,他那一方小小的“孟东华印”就紧随在“总参知事衣”和“知枢机事孔”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