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
1900-1972
曹聚仁,字挺岫,笔名陈思、袁大郎、丁秀、赵天一等。浙江金华人。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文思》、《笔端》、《山水·思想·人物》、《北行小语》,通信报告集《大江南线》,回忆录《我与我的世界》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一身兼任新闻记者、散文家与学者,在海内外文化界有广泛影响。
我的自剖
英国哲人休谟,他写自传,一开头就说:“一个人写自己的生平时,如果说的太多了,总是免不了虚荣的,所以我的自传,要力求简短”。我呢,也不想多说自己的事,我永远是土老儿,过的是农村庄稼的生活。我们所处的时代太伟大了,过去半个世纪,真的比以往十个世纪还要复杂,宇宙越来越大,我们知道以往想象的天河,有八百万光年那么宽,地球便越来越小。我们的世界,就是矛盾加上矛盾的一串,因此,我要写起来就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二十年前,我曾经引用了当代大哲人罗曼·罗兰勾划弥盖朗琪罗的话,作为自己的考语: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他在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这还算不了什么,最坏的并非是成为孤独,却是对自己也孤独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为自已的主宰而且否认自己,与自己斗争,毁坏自己,人们时常说起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实现他任何伟大的计划。他的不幸的关键,足以解释他一生的悲剧,只是缺乏意志和赋性怯懦,在艺术上,政治上,在他一切行动和一切思想上,也都是优柔寡断的。”
我虽非完全是弥盖朗琪罗型的人物,但我是一个彻首彻尾的虚无主义者,我是梦岐先生的儿子,却又是他的叛徒:优柔寡断,赋性怯懦。
那时,我刚从上海南来,候鸟似的停留在小岛上,我曾经写过南来篇,一位朋友提醒了我:“你是五十之年的人了!”我瞿然自惊,对镜自照,白发半头,真的五十之年了。吾家子桓有云:“四十之年,忽焉已至;年行已老大,但未白头耳。”像我这样一个半百的人,难怪满怀都是萧索的秋天气象了。那位朋友,随又分析我的心境,说是“由于精神上的衰老,所以保守持重,没有先前那样的锋芒了。”这可以说是知己之言。我记得有一年夏天,那时,还有三十六岁,和珂云旅居余姚,看见一群青年学生,在旅社客厅上高声唱抗战的歌曲,我便走了过去,想跟着他们一同唱几句;哪知我一走过,他们都停声了。他们对我格外表示尊敬,我和他们的距离便格外远了。一时凄然之感如箭刺,人到中年,便不复能混在青年群中散步了。
照说,五十岁之人,已不必存过多的希望了;那时,把报纸上的小广告看看,只有看门打更的职务还可以做得;到了今天,连看更的事,也不会轮到我们了。假使“时代”吩咐我说:“你倒下去,你填到沟坑中去。”我决无二言,会默默地填到沟坑中去的。我决不想做时代的绊脚石,我又记得就在余姚小住的日子,友人某兄,邀我吃午饭,饭后,忽有一年青人叫工友来邀我去,他“教训”我道:“你是领导青年的,不要随便吃别人的饭,不要和别人去应酬!”他的好意,我是心领了,但我自己想想,从来不想领导靑年呀!
三十以后,我时常浮着罗亭的影子(罗亭,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人物),当罗亭离开娜泰雅时写给她的信中说:“大可异的,凡近于滑稽的是我的命运,我想献出我自己,切望地,整个地,为了某种事业,而我不能献出我自己。我将为了什么,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的傻亊,或别的,把自己牺牲作为了结。可怜,我所能反省的,也是如此。”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你总是脱不了罗亭的影子!”我承认他的说法,不过我们眼前这一群人,又有谁能脱开罗亭的影子呢?那位日本社会主义大师河上肇,他坐满了刑期,从狱中出来了。他对新闻记者们说:“力量微弱的我,在暮年已迫的今日,早已不堪再走荆棘的路,我想我是完成了作为学者的任务的人,今后将完全过隐居的生活。现在成为一退出战斗场的老废兵的我,所希望的,是如何地不妨碍人类进步的前提下,躲在社会的某一隅作极安静之呼吸,了事。”作为思想战士的他,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不也正和我—样吗?我们这一群,又有谁不受着社会环境的窒塞,愿意躲在某一角落上,作极安静之呼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