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去七八年
谢淮去镇北一事很快便定了下来。
因安小公子即日便回镇北, 故而谢淮正好与他同行。
宫中, 得知此事的安王世子面色阴沉,冷笑一声——既然谢淮要去镇北,那便别怪他使绊子, 做些暗中设计他的事了。
而安国侯府中, 阮连羽与罗氏亦得知了此事。
暖阁之中, 谢淮前来辞别, 二人一时间很是无措, 凝噎不语。
最终, 还是罗氏撇了撇嘴,哀怨道:“养了你这么多年,巴巴地就要走, 真是个白眼狼。我看你日后也别回来了!管你是飞黄腾达, 还是死在镇北,都跟我们没有半分关系。”
一番话怨气冲天,刻薄无情。换做从前,谢淮定是暗中怀恨,如今不知怎么,却从话中听出几分不舍来。
阮连羽在一侧唉声叹气,连声道:“你这妇人, 孩子都要走了,说得这么难听做什么?”
他从袖中摸出几张银票,塞到谢淮手中:“这些年舅舅没照顾好你,这些钱你拿着, 日后用。到了镇北,要多听镇北王的话……若当真辛苦,便回家来。”
谢淮不语,抬眸望了眼阮连羽。
明明三十多的人了,眼眸竟有些红。
这是个平庸又循规蹈矩的男人,一生做过最出格的事,只怕便是将他从雍州抱回了晋安,养了十余年。
“……”
谢淮沉默一瞬,将银票递回阮连羽手中,道:“多谢舅舅舅母照顾之恩,这些钱我不能收,情我记下了,从此难得一见,望您保重。”
说罢,俯身深深行了一礼,退出阁中。
阮连羽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如稚羽远飞,不会再回来般,不禁抹了抹眼泪。罗氏刻薄道:“多大的人了,还哭,像什么话。”
话虽如此,嗓音中却有几分哽咽。
谢淮离开的那日,雾雨蒙蒙。
晋安的渡口旁,船舫近岸而泊。天色昏沉,雨如珠玉坠落,溅在河道之中,荡出几圈细微涟漪,又倏地没了声息。
阮连臣与安罗涟在与安小公子说话。
这一边,人影稀疏。若若执着青竹伞,谢淮立在渡口,二人相顾无言。
青梅竹马,无言相伴了多年,一朝分别,心中满是不舍。
雨珠扑打在青竹伞上,淅淅沥沥。若若压低青竹伞檐,一边转伞一边不停眨眼,试图将眼泪忍回去。
“……”
谢淮沉默许久,挑起她的青竹伞,顿了顿,缓声道:“眼睛坏了?眨来眨去做什么。”
若若连忙揉了揉眼睛,涩声道:“昨天没睡好,眼睛疼。”
谢淮敛了敛眸,知这是借口,一时凝顿,故作漫不经心道:“不必哭,有朝一日我会回来,就像上次一样。”
少年语气轻轻,但一言既出,心中却是下定决心,誓死也会守诺。
情深意重,如雨绵绵。
若若心中百转千回,最终哑声道:“没关系,就算不回来也无妨……”
谢淮眉骨凝皱,神色忽冷。
若若却拭了拭眼泪,捏着青竹伞柄,垂眸道:“就算你不回来,我也会去寻你的。”
咚——
河道旁的小青石无意滚落,渐入水中。
谢淮神色凝顿,立在雨下良久。
他抬手,再没像从前那般捏若若的鼻翼,而是落在她的墨发间,低低笑道:“……那可别死在路上啊,小病秧子。”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船舶扬帆远行,顺水而动,载着一腔离别与蒙蒙雾雨,离开待了多年的晋安,朝镇北远去。
谢淮立在船侧,远眺朱瓦青檐的晋安。
安小公子以为他忧虑未来,朗笑道:“谢表哥不必担心,到了镇北,你便知祖父是很好的人。除了不拘小节了些,脾气坏了些,下手没轻没重了些……便没什么不好了。”
谢淮漫不经心地应了应,却从袖中摸出一枚白青色的香缨,这是方才,小表妹悄悄递给他的。
他停顿一瞬,轻轻拆开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