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得 夜航与书
16岁,她独自去英国读书。大学报考分子生物学,没有选择其他热门专业。这门学科试图了解生命现象本质及其客观构造。感性,灵性,意识,情绪,情感,这些组成,她经由与贞谅共同生活,已触摸到此中结实血肉。把所有经验,先大力织成一块平衡光滑的织物,再慢慢切割它的经纬,剖析它的纤维属性。也许她一直渴望能够更广阔和客观地检视自己。
在过程中,只是逐渐感受到幻灭。理论对了解自我质地没有最终帮助。贞谅赋予她颠沛流离四处游荡的童年,已成为内心观念的坚硬基石。她只信任身体力行得以检验的真实事物和直接经验。
伦敦是阴郁而不存亲近的城市。古老建筑,人群面无表情生疏有礼,性情的保守和刻薄,与它无血缘的人无从领会。学校里身材瘦削脸色苍白的欧洲同学,她与他们无话可说。细雨霏霏的气候常有,雨水使人倦怠。休息日,她独自带一把长柄雨伞,穿黑色大衣和球鞋,背帆布包,坐地下铁穿梭整座城,逛遍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广场,集市……所有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疲惫时,走进街角咖啡店买一杯热咖啡,一只夹新鲜奶酪的全麦小圆面包,坐在落地窗前的高脚木椅上,看着街景进食,休憩。雨中的古老建筑,清冷轮廓湮没于水雾中。电车开过叮叮当当。耳边略带坚硬腔调的英语嗡嗡作响。
她说,在这个城市里,我得到完全的隔绝,因此觉得自由。
20岁,她意识到生命陆续缓慢长出新的结构和部分。她仍旧习惯在眼皮上描出漆黑粗壮的眼线,眉间涂上戏剧化的白粉。皮肤黝黑,东方面孔,一双眼尾细长的漆黑眼睛,单眼皮,眼神高远冷淡。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齐眉刘海的浓密长发。她来自高山上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村庄,唯一留存下来的样本。同学老师以为她是日本人或韩国人。她说她是中国人,他们会问她来自中国哪里。她无法说明经历,生性严肃,不爱插科打诨嬉笑过场,于是从不解释也无说明。很多人因此认为她倨傲。
她的确无法轻易说清内心容量。那里隐藏的黑暗深沉难辨。
跟身边同龄人并不靠近,几近活在完全不同的层面。她少年时想要和贞谅反向而走,在临远积极投身友谊寻找伴侣,成年之后却自动放弃。投靠人群需要付出太大代价。事实上,她并不知道如何与人互换。她的生命在按照一种既定的秩序坚定有力地抽生、蓬勃,即使是新生的结构,也遵循同一轨道。等她清楚自我的属性,她便也学会了坦然接受孤立。
因为失去对情感的信仰,投入情爱姿态不羁。不交结朋友,只有恋人。很多恋人,男性,女性,年龄身份全无限制。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肉身的联结,这种短暂而迅急的麻醉,使她一度无法自控。与旁人的关系,都以自发行动作为主要方式,直率,热烈,截然干脆。她耽溺于性与药物。
种种方式,不过是想暂时得以忘却。忘却存在,忘却记忆,忘却时间,抵达日常经验无法揭示的心灵层面。听到,看到,感觉到种种清醒时无法被打开的超脱大门。只要能够有效完成,哪怕昙花一现,时效完尽,身躯跌落大地分崩离析。这些礼物,暂时使她忘记自身是个异质的存在:没有亲人,没有故乡,没有归宿。她被放置在世界任一角落,随波逐流,孑然一身,自生自灭。
我们是否一定要寻找和回归故乡,这样才会联通本源,让心安宁。15岁时,她询问琴药,并要求他日后安排时间带她去寻找春梅。他答应她,但说,其实你未必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最终,你也不会知道要去的是哪里。所谓故乡,我们回不去的地方,你不必担心没有家,没有血缘的认知。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暂存这具肉身之中的过客。度过此生,是让灵魂完成这段旅程,让它获得超越的能量。世间所有地方,不过都只是旅店。也许以后我们还回来。也许不再回来。
在过程中,只是逐渐感受到幻灭。理论对了解自我质地没有最终帮助。贞谅赋予她颠沛流离四处游荡的童年,已成为内心观念的坚硬基石。她只信任身体力行得以检验的真实事物和直接经验。
伦敦是阴郁而不存亲近的城市。古老建筑,人群面无表情生疏有礼,性情的保守和刻薄,与它无血缘的人无从领会。学校里身材瘦削脸色苍白的欧洲同学,她与他们无话可说。细雨霏霏的气候常有,雨水使人倦怠。休息日,她独自带一把长柄雨伞,穿黑色大衣和球鞋,背帆布包,坐地下铁穿梭整座城,逛遍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广场,集市……所有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疲惫时,走进街角咖啡店买一杯热咖啡,一只夹新鲜奶酪的全麦小圆面包,坐在落地窗前的高脚木椅上,看着街景进食,休憩。雨中的古老建筑,清冷轮廓湮没于水雾中。电车开过叮叮当当。耳边略带坚硬腔调的英语嗡嗡作响。
她说,在这个城市里,我得到完全的隔绝,因此觉得自由。
20岁,她意识到生命陆续缓慢长出新的结构和部分。她仍旧习惯在眼皮上描出漆黑粗壮的眼线,眉间涂上戏剧化的白粉。皮肤黝黑,东方面孔,一双眼尾细长的漆黑眼睛,单眼皮,眼神高远冷淡。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齐眉刘海的浓密长发。她来自高山上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村庄,唯一留存下来的样本。同学老师以为她是日本人或韩国人。她说她是中国人,他们会问她来自中国哪里。她无法说明经历,生性严肃,不爱插科打诨嬉笑过场,于是从不解释也无说明。很多人因此认为她倨傲。
她的确无法轻易说清内心容量。那里隐藏的黑暗深沉难辨。
跟身边同龄人并不靠近,几近活在完全不同的层面。她少年时想要和贞谅反向而走,在临远积极投身友谊寻找伴侣,成年之后却自动放弃。投靠人群需要付出太大代价。事实上,她并不知道如何与人互换。她的生命在按照一种既定的秩序坚定有力地抽生、蓬勃,即使是新生的结构,也遵循同一轨道。等她清楚自我的属性,她便也学会了坦然接受孤立。
因为失去对情感的信仰,投入情爱姿态不羁。不交结朋友,只有恋人。很多恋人,男性,女性,年龄身份全无限制。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肉身的联结,这种短暂而迅急的麻醉,使她一度无法自控。与旁人的关系,都以自发行动作为主要方式,直率,热烈,截然干脆。她耽溺于性与药物。
种种方式,不过是想暂时得以忘却。忘却存在,忘却记忆,忘却时间,抵达日常经验无法揭示的心灵层面。听到,看到,感觉到种种清醒时无法被打开的超脱大门。只要能够有效完成,哪怕昙花一现,时效完尽,身躯跌落大地分崩离析。这些礼物,暂时使她忘记自身是个异质的存在:没有亲人,没有故乡,没有归宿。她被放置在世界任一角落,随波逐流,孑然一身,自生自灭。
我们是否一定要寻找和回归故乡,这样才会联通本源,让心安宁。15岁时,她询问琴药,并要求他日后安排时间带她去寻找春梅。他答应她,但说,其实你未必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最终,你也不会知道要去的是哪里。所谓故乡,我们回不去的地方,你不必担心没有家,没有血缘的认知。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暂存这具肉身之中的过客。度过此生,是让灵魂完成这段旅程,让它获得超越的能量。世间所有地方,不过都只是旅店。也许以后我们还回来。也许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