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被人踩来踩去也是

它的平常生活

青草被人踩来踩去也是它的平常生活

走在草地上过普通人的日子,我是其中之一

晚饭后到江边散步

许多人和事也在我的头和肩膀上踩来踩去

——《青草被人踩来踩去》(节选)

盘妙彬

1964年12月生于广西富川。广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在《诗刊》、《人民文学》、《作家》、《星星》等发表了大量诗歌。2004年参加第二十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红颜要来》、《广西当代作家丛书·盘妙彬卷》。现居梧州。

盘妙彬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歌手,歌唱升着炊烟的村庄、阳光下的草地、浩瀚无边的海洋;歌唱纯洁、善良的亲情和爱情。他的诗歌优美、自然,像早晨盛开的花朵,鲜而不艳、清而不淡、嫩而不娇,词语组合简洁诡秘得近乎梦呓,细细品味却自有其合理性与精致感。这些诗句是经过反复斟酌流出来的思想的印痕,“像他的名字一样,又盘又妙又彬”。诗人罗池说。

我一直认为解读盘妙彬的诗歌是对一个读者悟性的绝佳考验。即使诗歌标题也是如此,《流水是流水,铁是铁》、《小学看不见但在花朵那边》、《明月江山看到他的脸他的心》……关于工业与自然、世界与个体、现实的冷与内心的热,本身就是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抒情。他对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的诗不仅美在语言和形式,更多的是内在的、精神上的美。如同《陈旧时光里有尘埃,有爱》那般智慧:

孩子们从受伤的果树下来,栗子在手中

欢乐已把衣衫弄皱、弄脏

小小嘴唇一张一合,有糖果的甜

他们追逐,玩耍,很快与我拉开三十年的距离

《海边的女孩》是盘妙彬早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女孩在海边期待的过程,写得柔婉、细腻:“拿花篮打水的女孩,返回小树林后/蓝色的大海上不再有什么/我来得早了/还是迟了呢……”这些诗句,仿佛是那个美丽的少女在你耳边的喃喃低语,让你听了心疼。《美好生活》则弥漫着看似淡泊实则浓郁的亲情:“时时也是盛妆的节日/漫漫的路边开满火红的花朵/旧式的小楼里/我在黑色的铁锅旁烧火做饭/母亲不时进城来看我/日子年复一年,平静而且温暖。”好一个“平静而且温暖”!没有忧虑、没有猜疑、没有勾心斗角,这样的生活自然每一天都是“盛妆的节日”了。类似的思想在《重返田园》、《一个人的时候在田野上行走》等许多作品中都有所流露。诗中出现的“橘子的香味”、“旧水车”、“红甘蔗、黑甘蔗”等民间事物并不只是为了暗示诗人进城前的身份,而是借这些事物来表示对大地的谦卑和感念。

《此地在,此地不在》是很能代表盘妙彬中期风格的作品,它的词汇、表达方式以及所烘托的情境,都具有典型的“盘氏风格”:

只是天堂下降一点点

秩序是乌瓦的,之上是飞鸟和一个书生的理想

其中雪山,黄花,一和十万

我看到十万黄花颠覆小镇的屋顶,出于自由

它们冲下山坡的态势,近于飞翔

不能说这是现实的

雪山以白对空,我以为有,像一个书生的理想

于生活中不在,或者在

屋顶炊烟飘升

小镇在流水和石头中,去或者不去

关于此诗,青年评论家陈代云有过十分精到的阐释,在这里,我想做一次“文抄公”,将陈代云的文字移植过来——《此地在,此地不在》是作者的乌托邦想象,它既是诗人对心目之中的天堂的幻想,又是对某个具体的小镇或者无数个小镇的总和的复写与想象,此地“只是天堂下降一点点”,“于生活中不在”。因此,题目“此地在”与“此地不在”所显示出的不确定性正是诗人在确认天堂时时实时虚的复杂心理的体现。这首诗的意象带有典型的世外桃源的性质:有飞鸟、有雪山、有黄花、有炊烟。但是,这些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形象和“一个书生的理想”连在一起,因此,这些意象也表现出一种想象的理想形态:“秩序是乌瓦的”,“十万黄花颠覆小镇的屋顶”、“近于飞翔”,“小镇在流水和石头中”。一幅恬淡自然的景象,因为加上书生理想的浪漫主义想象,因此有时存在,有时又是不存在的。(见温存超主编《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