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活着就是最好的答案(6)

  男人解释道:家传手艺,叫二进宫。是当年老爷子坐牢的时候,狱友教他的,说是驴肉卤好,再用热油回锅,有奇香。老爷子学会以后,就起了这么个名字,虽然不雅,但一来是纪念牢狱生涯,二来也和做法相合。

  我又加了一碗驴杂汤,清汤,些许内杂,点缀葱花。

  女人说,冬天吃,舒服哩,但吃了晚上要多动动,肚子里有火。

  果不其然,当晚吃好,浑身大汗,从脚板心到脑袋顶儿,毛孔都开着。

  第二天想再去吃,简陋的小店已经不在,只剩下压棚子的大石块。

  还有一次,与朋友坐车去神农架。

  路遇大雨,道路土崩瓦解,进退两难。

  下车到农家借食借宿。

  恰值晚餐时间,农家端出两菜,都是用大脸盆装着的,一道是凉拌萝卜缨,一道是萝卜焖烧排骨。

  大快朵颐。

  酣畅淋漓。

  夜行有车前来,报说道路抢修成功,于是再次上车。

  回首望去,长草如剑,灯火迷蒙,夜色漫漫。

  有些菜,只可遇,不可求。

  (五)终食

  人生不过一碗饭。

  金圣叹临终前言及“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走得潇洒。

  人死之前要吃好。

  饱死鬼好过饿死鬼。

  无论古今中外,犯人行刑之前,都有所谓的“断头饭”。

  原来听美国的朋友讲过一故事,我权作有趣段子来听。说是当地监狱有犯人被判处电刑,将要赴刑场之前,监狱问他对自己的最后一餐有什么要求。

  他说自己当年抢钱杀人,实因出身粗野,想做一个有修养有品质的人,希望最后一餐能吃得优雅些,求典狱长成全。

  典狱长点头允诺。

  白布长桌,法式餐,从前餐到最后甜点,倒酒侍者,提琴伴奏。

  据说死的时候,这位杀人盈野的屠夫竟然平静如同绅士。

  岚山光三郎写过一本书《文人的饮食生活》,里面记载了不少日本文人临终的景象。

  北原白秋的绘画和诗歌中常出现有关苹果的意象,所以直到临终病危,连流食都少吃的时候,竟然还吃了两片苹果,大声连说两遍。

  “好吃!好吃!”

  将吃饭的欲望视为生命源泉的正冈子规,在病床之上纯属自虐式的摄取食物。彼时他已患嘴疾,竟然命医生把牙龈的脓疮都割去,重新开始吃饭。

  至于夏目漱石,他因偷吃花生米而死,在临终前竟然还对旁人说想吃东西,在喝了一点葡萄酒,说了好喝后,闭上双眼。

  文人的临终往往如此,戏剧化,犹如他们的作品。

  看野史的时候,读到一则故事。

  说是有一个叫刘直的人,从小就调皮捣蛋,招猫逗狗,谁都不待见他。

  后来他做了地方的武官,官职也就芝麻大,这下可不得了,老百姓说,丫平时就够呛,这下当了官儿还不得更没溜儿了。

  但还没等刘直干出什么没溜儿的事儿,金兵就打来了。

  城没破,官儿先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