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节 问对问题,才能提高效率

很多计划,从制订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失败。

回想一下你在新年、生日、新学期和新工作的第一天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给自己制订的计划,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些誓,在笔记本第一页写的那些话,有几个真的实现了?激情——迷茫——恐慌——放弃——新的激情……你的生命是不是很难摆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但这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要指望它能像碰运气那样“万一实现了”。在最开始,你就要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梦想,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适的目标。因为,很可能你不是不努力、不自律、不拼搏,只是在一开始,你就定了一个“假目标”

比如说,作为学生,把“学好外语”当成目标,其实没什么意义,这最多算是个方向,而目标却必须要能指导具体行为。你是为了出国留学、日常交流、看懂最新美剧,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是考试,考托福还是雅思?GRE还是四六级?你现在的基础如何?希望提升到什么程度?有多长时间准备?具体到每天能抽出多少时间?……像这样的问题,问得越细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小时的学习都有的放矢,可以随时评估和反馈,才能越学越有劲儿,随时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如果他们一说“学外语”,首先想到的就是背单词和看美剧,那不用说,肯定属于目标不明确的那一类。在他们看来,学外语就像交朋友,只要每天接触,不管以什么形式,最终都能日久生情。可惜,他们忘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相看两生厌,最后不了了之。所以说,“学好外语”这个目标,看起来绝对正确,做起来却不知从何着手,只能算“假目标”。

那什么才算是“好目标”?管理学里有个“SMART”原则,就是专门用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它不但可以帮你高效找准目标,更能给你提供考核目标的标准。

1954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个概念。1981年,有人将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总结成S、M、A、R、T这五个字母,它们分别代表: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1.具体性原则(Specific)

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模糊。 比如说,“改善口音,不要让人一听就觉得是Chin-glish(中式英语)”,这就是一个比“学好外语”好得多的目标。又比如说,“找一个不喜欢泡夜店的男朋友”,就比“找一个可靠的男朋友”更具有指导性。所以,当你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多问几次:“现在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吗?还可以再具体一点儿吗?”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因为有些话听起来很具体,但执行的时候,一遇到细节,马上又会糊涂。比如米果团队在2016年策划音频课程《好好说话》时,有同事提出一个看似非常具体的目标——“我们要做到全行业第一!”这听起来很让人激动,但马上大家就发现,这个“第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在播出平台上做到第一,还是在全网第一?是要在“说话类课程”这个品类第一,还是要在知识付费领域第一?是要在规模上第一,还是在口碑或利润上第一?这么多个“第一”,执行起来用力的方向是很不一样的,做规模和做口碑,在市场部门批预算的时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事先制订计划时不够具体,后期操作过程中难免打架。要知道,模糊的目标就像一团干草,攥在手里时像一个整体,一旦扔出去,就会到处乱飞。如果你追逐的是这样一团干草,又怎么能指望高效完成任务?所以,花点儿时间,把你的干草换成石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