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拥有自律的人生? 第一节 想自律?你连因果关系都弄错了!

世界上最没出息的句式,就是“要是……就好了”“要是我能少吃两口就好了”“要是我能坚持运动就好了”“要是当年能多读点书就好了”……无数的懊恼,都源于缺乏自律。也正因如此,你去任何一家书店,都能找到一大堆自我管理类畅销书。它们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大意是:只要按书里的做法,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就可以达成一切目标。 这种观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人们通常会认为,像“自律”或“自控力”这种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就像下棋、跑步、跳绳,只要经过适当的步骤和时间,就能锻炼出来并且内化于心。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品质,就像是练成绝世神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这个逻辑看起来很励志。可是,反过来想想就会发现,它的另一面,恰恰是一种常见的失败者心态,把“缺乏自律”当成借口,来解释我们所有的失败。而这种思路,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回避真正的问题所在。

“自律就能成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那些还没有养成自律习惯的 人来说,想要变得自律,就不能把自律当成原因,而要把它当成结果。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有“拖延症”——之所以不能及时完成工作,之所以管不住自己,都是它在作怪。可是,找到这样一个所谓的原因,真的有助于解决问题吗?并不会。它只是在固化你错误的自我认知,降低你的自尊水平,最终导致自暴自弃。因为当你把所有“症状”都归结为这个原因,并且想要找到方法来治疗的时候,就会抱持一种“如果不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那就什么都做不了”的等待心态,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拖延!

其实,严格按照医学上的说法,拖延并不是一种“症”,而是一种“征”。也就是说,它不是由明确病灶引起的主观上的不适感,而是一系列客观的临床表现的总和。说白了,其实你并不是因为得了拖延症才变懒,你只是把自己的懒惰散漫归咎于“拖延症”这个原因而已。所以,当人家问你“为什么这么懒”时,你说因为我得了拖延症,这完全是倒果为因,搞错方向。一个人自律也好,拖延也罢,都是结果,不是原因。进一步来说,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律”或“自制力”,其实并不科学。一般人看到的自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取决于当事人的内心动力够不够大而已。比如说,我们米果团队的主创,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文稿,而写文章这种事,又是拖延的重灾区。怎么办呢?我们发明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每个主创手头不同的项目,开列在同一张表格上,可以任意选择当前要做哪个。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是说自律就是要集中精力,同一时间只处理一件事吗?这种多线程处理任务的思路难道不会加剧你们的分心症吗?其实正好相反,因为同时列出多个待办任务,自由选择处理哪一个,能保证你当下处理的事务正是你“内心驱动力”最强的那一个,做起来自然也就会比较专注。米果的主创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先成为自律的典范,然后再出来创业的。事实上,黄执中和邱晨到现在仍是游戏宅,马薇薇和胡渐彪最大的兴趣仍是健身而非演讲或写稿,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自律,其实也是“选对方向”之后的副产品。所以,你真正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 。如果不往内部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动机,反而往外部去锻炼什么“自控力”,治疗什么“拖延症”,那就是选错了路径。所以,如果看到其他人很自律,你要想的是,他最开始是做对了什么,才获得了这样的品质,而不是先想着怎样获得这种品质,然后再去做你想做的事。你也并不是因为缺乏自律,才无法坚持背单词,而是你根本就不想背单词,所以才会不自律。因此,不要轻易说自己缺乏自律,这不但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反而会给你提供逃避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