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吾义固不杀人
第三殿,洞阔尔殿,是阴山古刹最早的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殿前有一广场,一道二十五米长的荷花池绕殿而掘,池中莲叶枯藕层叠,其深不见底,泥水如墨,不透亮光。
池上本有石桥,奈何被外力毁去,只剩对岸的两颗水泥桩子还泡在水里。
“哗啦——”
一声水响,池塘的泥水深出,浮起了一颗人头,那是一个眼白上翻的老妪,肤色苍白如纸,额上青紫色的血管清晰可辨,两只手在胸前抱了个山字手,手上皱纹和黄斑层层叠叠,指甲如鹰勾,森冷泛光。
“疍人越氏,见过白猿掌灯。”老妪的声音呕哑嘲哳,听得我泛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原来是白水郎,张三眼有礼了!”我也拱了一个山字手,算是回礼。
疍人,又称疍民。古籍有载:星分翼轸,在地为汉,在水为疍,许多古代志书都认为疍民是秦汉时期亡国于西汉的闽越人后裔,即“蛇种”,疍民人数稀少,常年漂泊于海上,在封建王朝中,世代入“贱籍”,不准陆居,终生以船为家。据清代侯官、闽县两县的旧志记载,疍民“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肖其形也。以其脚多弯曲故也,俗亦谓之为乞黎云云。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疍民世代在官府的压榨之下,入海采珠夺蚌,水面风浪不定,水下恶鱼丛生,采珠人百不存一,故而自幼习练了一身好水性,自唐宋起,在江湖上便闯下了“白水郎”的字号。
“请张大掌灯过桥!”越氏微微一笑,缓缓的沉到了水里。
我左右顾盼了一阵,寻了两块破木板,将棺材缓缓推入水中,将自己整个人用绳子捆在了盖子上,打好了活结,将绳扣衔在口中,两手各抓了一块木板,缓缓的向对岸划去……
“哗啦——”欸乃的水声在寂静无声的荷花塘里显得分外的吵闹。
我运极了瞳术,像漆黑如墨的水底看去……
果然,水中的越氏,像极了一条游鱼,绕着我身下的棺材左右游曳,五指上的指甲,时不时在我的棺材壁上轻轻的划过,那渗人的摩擦声,好似一张砂纸,在我的耳后轻轻的打磨……
“咕嘟——哗——”
一阵异响传来,我已飘到了池塘的中心,我低头一看,无数的大鱼开始向我的棺材下面聚拢,清一色的白鳞细尾,阔口无目,细齿如钩,甩着脑袋结成了一座鱼阵,黑压压的绕着我的棺材快速的游动,越氏缓缓的沉入了水下的更深处,自颈下摘下了一只海螺,放在口边,两腮轻轻鼓起,像是在吹奏某一种声音,但是我却听不道……
随着越氏吹奏的越来越卖力,那些白鳞细齿的大鱼好似疯了一般,拼命的开始撞击我身下的棺材,平静的水面顿时波涛大起,我扔了手中的船桨,死死地抱住了身下的棺材板子,随着水浪上下浮动……
“唰——”
一尾大鱼越水而处,长着大嘴向我的脖子咬来,我一歪脑袋,那大鱼扑空,从我的额头上掠过,细齿划过,在我的额角顿时开了一道口子,腥红的鲜血瞬间淌了出来。
也许是鲜血的腥气刺激到了水下的鱼群,越来越多的大鱼从水中弹起,向我扑来,身下的棺材板上竟然慢慢的响起了“咔嚓咔嚓”的声音,我低头一看,无数的大鱼这个长着大嘴开始啃噬棺材,木头的碎屑在水中开始四散飞扬……
“我去!”我一声大喊,捂住了肩头一道血口,玩命的一顿拍打,才将一只咬住我左腿的大鱼拍落水中,那大鱼咬得极死,临落水前还撕掉了我好大一块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