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编(一)词坛纪事

一 词学讨论会实录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召开第一届词学讨论会于本校。今将会议情况有关文件附录于此,以志词学研究史鸿爪。

大会开幕致词

一 施蛰存

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将举行为期五天的第一次词学讨论会。在这开幕的时候,首先要对全国各地区热心来参加的同志们,和今天来参加开幕仪式给予指导的本市、本校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由于人员不多,而且所有的成员都兼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致研究工作做得很不够。有一部分同志,对词特别有兴趣,从前年开始计划编辑一种关于词学研究的刊物,去年印出了第一辑,就名为《词学》。我们把这个不定期刊物,作为向校外同志汇报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个刊物,我们和国内外许多爱好词学、从事于词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同道也取得了广泛的联系。一年以来,我们和国内外不少词学研究工作者互通信息,交换资料,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超越我们的研究室,走向社会,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对于各方面前辈和朋友们的指教和协助,我们感到极有益处,因而,我们进一步感到有开一个会的必要。我们想创造一个机会,请大家来漫谈漫谈,议论议论,互相启发,交流经验。这是我们发起召开这个讨论会的第一个愿望。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学术研究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个人的单干研究,正在向集体研究发展。在词学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出现了不少值得广泛讨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从群众论辩中显露出来的。不经过群众的论辩,许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一家言状态,无法取得统一的认识。例如: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词的起源问题,敦煌曲子词的许多校释问题,豪放与婉约是不是两个对立的词派问题,苏东坡中秋词有无比兴问题。这些问题,最初都是一二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于是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这样,个人的研究发展成为集体的研究,这是学术研究的好现象。

唐圭璋同志化了一辈子的精力,编定了一部《全宋词》。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我们非常钦佩。这样大规模的工作,今天如果还要依靠个人来单干,至少将浪费或拖延许多时间。现在,我们知道,李一氓同志主持的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已请张璋同志组织人手编辑《全明词》,请程千帆同志组织编辑《全清词》,将来这两部巨大的断代总集的出版,可以肯定是集体研究工作的成果。

我们这个会定名为“词学讨论会” 。讨论些什么?我们并没有规定。我们希望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论文传阅和个别交谈,一定能发现当前大家共同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今后大家研究的方向。这是我们发起召开这个讨论会的又一个愿望。

我们相信,在这五天的会期中,依靠同志们的踊跃发言,热忱指教,这一次的讨论会一定能取得丰富的成果。不过,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筹备工作的缺少经验,这一次的大会对来参加的同志们招待不周,对没有能邀请的同志们,更是非常抱歉。

最后,让我们对到会的同志们,和给我们讲话的市委和本校领导同志们,再一次致以衷心的感谢。

二 夏承焘

各位同志,各位词友:

今天词学讨论会在上海开幕,我谨向到会的各位词坛老宿和新秀,致以衷心的祝贺。

我因年老多病,对于这样一个词学界空前的讨论盛会,不能躬与其盛,参加讨论,并听取各位词家的高论卓见,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非常可惜,又深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