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杂纂

(一)送老词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载一事云:“岭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饰庙坐,女伴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州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

据此可知,宋词亦盛行于民间,未必皆为士大夫所撰也。

(二)苏东坡词手迹石刻发现

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十二月,行役过泗州,与泗州太守同游南山,作行香子词云: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孤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此词有东坡手书刻于崖壁。南宋时,胡仔曾得拓本,记其事于《渔隐丛话》。自此以后,此刻未有著录。清光绪间修《盱眙县志》亦但据胡仔文记录,而云:“此石未获。”

一九八三年,盱眙县文化馆秦士芝同志搜访山中文物,在第一山秀崖上发现此刻。东坡行书六行,字径二厘米。刻文为风雨所侵蚀,可辨识者仅四十六字。考其文字,与元大德本《东坡乐府》所载同,与胡仔所记微异。(摘录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书法》中谈化文报导)

(三)李长吉词

唐诗自昌谷、玉谿出,始有秾丽窈窕之句法,有此秾丽窈窕之诗句,始有温飞卿之菩萨蛮词。故唐词之兴,李长吉实导其先路。李长吉未尝作词,而今有菩萨蛮四阕,皆集长吉诗句成之,岂不可谓为李长吉词乎。今录于此,以志词苑别趣。集此者:江山刘彦清,晚清词人,有《鸥梦词》。

落花起作回风舞。桂郎谢女眠何处。燕语踏帘钩,罗帏午夜愁。

行云愁半岭。路重涂泥冷。星尽四方高,飞丝送百劳。

浓蛾叠柳香唇醉。玉钗落处无声腻。酒色上来迟。愁红独自垂。

春风吹鬓影。小树开朝迳。骨出似飞龙。宵寒药气浓。

不须浪饮丁都护。桃花乱落如红雨。扫断马蹄痕。金鱼挂在身。

忧来何所似。尚复牵情水。春月夜啼鸦。杯阑玉树斜。

黄池竹冷芙蓉苑。忆君清泪如铅水。谁识怨秋深。南城罢捣砧。

夜遥灯焰短。身与塘蒲晚。沙冷一双鱼。仙人待素书。

(四)词律·词谱

江顺诒《词学集成》论万树《词律》云:“然律之一字,究非音律之律,亦非律例之律,不过如诗之五七律之律耳,不如仍名为谱之确也。”

按江氏此言甚谬。律字只有二解,非音律即律例。万氏撰此书,用归纳法求词之音律,然后写定每一调之音律,定为律例,名曰“词律” ,兼有二义。唐人创为律诗,亦取音律之义。江氏所云“如诗之五七律之律” ,不知此律字当作何解?

谱者,曲谱也。为讴歌者用,必须注明律吕,如姜白石词之自注旁谱是也。万氏之书,为填词家用,主于文字,故不用四上工尺作注,岂得谓之谱乎?

万氏曰《词律》,谢氏曰《碎金词谱》,区别分明。江氏知按律定谱,而不知词律非词谱,失言矣。

(五)迦陵填词图

迦陵填词图是清代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广东著名诗画僧大汕为词人陈维崧画的小像。当时二人都在扬州。画上有题款云:“岁在戊午闰三月廿四日为其翁维摩传神,释汕。” 陈维崧字其年,故尊称其翁。维摩即居士,是出家人对在家人的雅称。

当年秋季,陈维崧因大学士宋德宜的荐举,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试,这幅画也被携带到北京。当时才人名士,群集都中,皆乐于为陈维崧题咏此图。其中梁清标、王士禛、朱彝尊、尤侗、毛奇龄、纳兰成德、洪升等三十馀人,都是大名士,他们的诗词手迹,尤其为后人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