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李白(下)

《月下独酌》

读过《长干行》,读过《蜀道难》之后,再来看大家最熟悉的《月下独酌》。这可能是李白被翻译得最多的一首诗,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这首诗形式上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一首五言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盛放着的花当中有一壶酒,一个人孤独地喝酒,没有人陪伴。第一个意象是盛放的花,第二个意象是孤独。这两个意象是互相矛盾的,繁花盛开怎么会孤独呢?可是李白刚好是在繁花盛开当中的孤独者,这就在美学上形成了非常特殊的感觉。贵游文学中也有一种自负。自负是孤独的,感觉到青春,感觉到美,感觉到华丽,又不屑于与世俗对话,这是贵游文学中常见的情绪表达。唐朝写王、谢家族的诗最有名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是说在南朝时富贵的王家与谢家堂下的燕子,是不到老百姓家去的——连燕子都这么自负;唐朝人的感伤是王、谢家的燕子已经没落了,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里面有贵游文学的传统,就是身处繁华的自负与孤独。

“花间”是繁华,“独酌”是孤独,在最孤独的时候,人会渴望知己。如果在人世间无所盼望,与人世间的污浊没有办法对话的时候,诗人宁可“举杯邀明月”,与月亮一起喝酒,或者与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月亮与影子又是一个华贵与孤独的对比,与月亮喝酒是高贵的,与影子喝酒是悲哀的。华丽与孤独一直在彼此交错。李白在这首诗中,用对比的形式,使喝酒这个事件变成一种生命哲学。“对影成三人”,是月亮、影子与诗人自己,变成三种生命形式。最终却依然是悲哀的,因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是不懂得喝酒的,只是一个寄托罢了;影子也不过是跟在身边,人怎么动,影子就怎么动。这里面有种找不到知己的绝望,在整个宇宙当中,他都没有找到真正可以一起喝酒的对象。孤独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时候,更为凄凉。

下面又发生了转折,“暂伴月将影”,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存在,何必在意是否有知己,就把月亮跟影子当成朋友吧。不过是偶然交汇,就不要在意是否是知己了,还是“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吧。李白又回到了华丽,生命总是要追求快乐的,要追求快乐就要趁年少青春。生命那么短,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好好地去享乐?李白的华丽、孤独、享乐主义,构成了他浪漫文学的基础。他完全是凄凉与孤独的,可是他又去调侃自己,说“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慢慢移动;“我舞影零乱”,跳舞的时候,影子在地上零乱地动着。“零乱”两个字用得极好,在这里“零乱”变成一种苍凉,好像很繁华,可是又很孤独。“乱”本身有繁华的意思,“零”是孤独,李白以此来描绘自己影子在地上的状况。他用这种方法,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我歌月徘徊”是比较抒情的感觉,“我舞影零乱”是比较悲怆的感觉。在这首诗里,这两句最令我感动。李白诗中有很多“我”,杜甫诗很少有“我”。李白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作为观察主轴的诗人,以浪漫来对抗客观。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是对生命的最后总结,近于哲学上的感悟。人在没有喝醉以前,彼此认识,同时欢乐,醉了以后,就各自散开,这是在讲生命的状态。“醒”是理性,“醉”是感性。醒的时候有一种理性对生命的了解,要有人世间的应酬、应对,醉了以后也许就看到了生命更本质的部分。醒醉之间看人生,醒时看到的人生是人生的一部分,醉后看到的人生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李白在半醒半醉之间,总结出他对生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