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谁能猜到,

神仙真的会显灵啊?

唐天宝年间,三镇节度安禄山起兵,九州烽烟骤起,苍生涂炭,民不聊生。

有兵士三人,姓名不详,姑称某甲、某乙、某丙。大战之前,三人自营中偷奔,一路躲避搜捕,翻山越岭,逃至中州,便远离了那刀兵之祸。

某甲曾为百夫长,人高马大,颌下一髯长须。

某乙身体壮实,却呆头呆脑,一副憨瓜模样,见到某甲出营,心有所感,也收起细软跟在后头。

某丙瘦小,却颇聪明,于战前撬开辕门,逃出军营。

三人行十多里,于一棵高树下碰面。起初三人战战兢兢,见人如鬼,不敢声张。忽某丙见某甲笑,某乙便随着痴痴地笑,三人在树下笑作一团,勾肩搭背,感叹此番出逃之不易。

于是三人一同上路,千里迢迢,从河北逃至中州,见此地无兵燹之祸,方缓下脚步,悠哉向南。

一日,三人行至一土地庙,忽心血来潮,当即置浊酒三杯,效前人桃园结义。某甲为兄,某乙为次,某丙再次,结成为兄弟。

三人誓毕,饮尽杯酒。某甲神色酣畅,对二人道:“我等参军,本图个生计。平日拿饷钱、饮浊酒,但图快活。若真打起仗来,官大的坐镇,官小的卖命,这等蠢事,才不干哩!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明哲之人善保身。两位弟弟说,此话有无道理?”

不待某乙回答,某丙抢道:“不错,大哥所言极是!若我等不逃,如今已是刀下冤鬼。依我说,我等早便该溜,到那山高皇帝远之处。”

“如今我等在黄河以南,距前线千里之外,已无性命之忧。”某甲道,“可如今世道动乱,欲要在此扎根,不是容易之事。依我看,不如合力凑钱,做些小本生意。一路下来,我手中饷钱殆尽,不知二弟三弟还剩多少银两?”

“大哥瞧我作甚?”某丙见某甲望他,便高声道,“大哥难道忘记,几十日里炊饼,都是我的钱!”

“那些炊饼,值几个钱?”

“大哥此言差矣,炊饼虽不值钱,百个、千个,也是一笔数目。小弟知落脚不易,可几月以来,手中积蓄尽变作腹食,哪还有什么银两!”

“罢了,罢了!”某甲一挥手,向某乙道,“二弟,你呢?”

某乙半张着口,眼珠转了一阵,从身后摸出荷包,取出几颗碎银摊在身前,说道:“大哥,就这么多了。大哥别嫌少,我也没攒下几个。”

“这他娘够作甚!”某甲怒道,“别说什么生意,肚子都填不饱!我兄弟三人,不如端一瓷碗,上街讨饭罢!”

“大哥息怒。”某丙接茬道,“今乃乱世,散财易、进财难。我等当齐心合力,共谋生财之道。”

“那敢情好。”某甲问道,“那你倒说说,咱几个该如何发财?”

某丙闻言不作声。三人你瞧我,我瞧你,半响说不出一句来。

正这时,忽听见神龛后一声欠伸,一邋遢道士趿破鞋缓缓现身。

某甲一惊,抽刀出鞘,喝道:“你是哪个?藏在后面作甚?”

“哪个也不是,只是个过路老道罢了。”那道士答道,“施主兵刃相向,真叫贫道心惊胆战。”

“大哥,方才的话,定被这老道士听去。不如……”某丙掐断话头,做个抹脖手势。

“贫道方才睡醒,怎就惹上杀身之祸!”道士作困窘状道,“我只是恰好听说,施主囊中羞涩,欲寻一处财源。正巧,贫道有个法子,不知三位愿不愿听?”

某甲闻言,眼睛一亮,放下长刀上前,说道:“你有甚法子,说来听听。若我兄弟三人满意,便放你走。”

道士摇头晃脑道:“几月来,中州干旱,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此地向西三里,有一村庄,名曰鱼岭,村人为求雨水,于田间摆关羽、周仓、关平之像,日夜祭拜,甚是虔诚。施主若扮作此三人,佯作显灵,从村人手里捞笔香火钱,可谓无本万利,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