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下网

许和光忙问出了什么事情,崔象收起书信,拿出火绒将书信点燃,等全部化为烟灰之后,他才神秘地一笑,说是候相公来信,让他务必将夏祥的仕途扼杀在真定,不能让夏祥在真定有任何作为,也不能让夏祥带着政绩离开真定。

许和光大喜,夏祥在京城得罪了三王爷,来到真定之后,他就纳闷为何京城没有来信让崔府尊如何对应夏祥,现在终于等来了候相公的亲笔书信,他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尽一切办法对付夏祥了。夏祥才来没几天,他的所作所为就让他大感厌烦和不满,和上任郝海记完全不同的是,夏祥就是一个凡事都有主见从来不会受他人影响的县尊,想要左右夏祥,让夏祥为他所用,几乎没有可能。

还好,幸好,真好,有了候相公的亲笔信,夏祥以后休想再在真定为所欲为了!

又一想,许和光不由暗笑他太操之过急了,夏祥来真定上任才没有几天时间,今日京城就来信告知,也算是够快了。

柳长亭和谢华盖也是喜出望外,二人非但看不起夏祥的作派,也对夏祥在京城大闹科场扳倒文昌举并且得罪三王爷之事,耿耿于怀,更对夏祥伙同徐望山、马清源对他二人的敲诈恨之入骨。现今有了候相公的亲自书信,夏祥在真定必定一败涂地。

几人又商议一番,一致认为徐望山和马清源想要保留粮仓和种粮,就是为了漫天要价。如今要价不成,看他二人如何收场。崔象虽也赞同柳谢二人的说法,却还是心怀疑虑,总觉得夏祥此举大有深意。

柳谢二人却说,不管夏祥有什么深意,有了候相公的书信,崔府尊只管放手去压制夏祥,夏祥再是神通广大,在真定府的治下,他也无能为力。

崔象一想也是,也就是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几人小心行事,不要让夏祥抓住了把柄。

随后柳谢二人告辞,许和光就和崔象说起了董现命案。崔象也并不十分清楚董现命案的背后到底会牵连到谁,只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他本能地认为董现命案就应该到此为止,不宜再追查下去。候相公的来信中,也未没有提及此案,可见此案并未传到京城。他也相信此案最多牵涉到市乐县丞或是知县,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市乐县也归真定府管辖,真要因董现一案落马一个县丞或是一个知县,他身为知府也是面上无光。

最主要的是,市乐知县裴硕章是候相公的得意门生,候相公有意提拔裴硕章为吏部侍郎。因此,市乐知县一任的政绩考核至关重要。

崔象本来要留几人吃饭,柳谢二人还有事要办,告辞而去,许和光也无心逗留,急急返回县衙,他心中气愤难平,想明里暗里敲打夏祥一番。候相公的亲笔书信等同于尚方宝剑,如果夏祥知难而退还好,如若不然,就只能明枪暗箭刀兵相见了。

不想夏祥非但没有丝毫退让之意,还说柳长亭和谢华盖接手粮仓和种粮生意不是长久之计,许和光心中的怒火就再也压抑不住,熊熊燃烧了。

许和光也没有好脸色:“夏县尊的意思是不让柳员外和谢员外接手粮仓和种粮生意了?现在秋种已过,马上入冬,正是修建粮仓和储备种粮的大好时机,若是错过了时候,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想修建粮仓也建不起来了,只能等来年春天化冻之后再建。说不定再出现什么差池,到了夏收秋种的时候还没有建好,百姓无处可以借贷种粮,事情就棘手了。夏县尊博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却没有教人怎样务农。”

夏祥岂能听不出来许和光的言外之意是嘲讽他不懂务农之道,他负手说道:“许县丞的话大有道理,只是柳长亭和谢华盖对本官不敬不说,还污蔑本官和徐望山、马清源串通一气讹诈他们钱财,如此品行不端之人,如何让本官认定他们可以一心为百姓着想?本官会主动向崔府尊请罪,再寻他人接手粮仓和种粮生意,一应后果,都由本官一人承担。”

许和光顿时愣在当场,他气势汹汹前来兴师问罪,本以为抬出了崔府尊再加上候相公的亲笔信撑腰,足以一见面就让夏祥偃旗息鼓,不想夏祥非但没有退让之意,反倒得寸进尺,他震惊之余,心中怒火更盛:“夏县尊,粮仓和种粮一事非同小可,事关新法,不可儿戏!万一出现什么差错,到时候相公追究下来,不只是夏县尊一人,真定县上下都难辞其咎。下官恳请夏县尊三思。”

夏祥见许和光声色俱厉,反倒呵呵一笑:“方才本官说了,一应后果都由本官一人承担,许县丞不必多虑。且本官已经找好人选,不会耽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