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想即飞,纯情即沉

要解决情海的流转,得到解脱的道路,并不那么容易,但一天比一天多一些思想、多一些智慧,也不会是太难的事。

在《楞严经》里,当佛陀开示了众生本来具有圆满妙明真净的妙心之后,阿难站起来顶礼发问:“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如果这个灵妙光明真如清净的心,是本来遍满圆明,甚至如大地草木,一切含灵的动物,都是真如本元的变化作用,也是和佛成正觉时的自性同体。佛的体性既然不变,又为什么会有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天的六道轮回呢?这些不同的种类,到底是本来自然就有的呢?或者是一切众生的虚妄习气所生起的呢?)

阿难的这个问题真是大哉问,问出了佛教思想最根本的所在,因为佛的教化里讲因果不昧、讲六道轮回、讲净土或地狱虽都有一个实际的对应,但是在大乘佛教的心法里,佛陀一再教化我们,心、佛、众生无二无别,而自性的圆满光明能遍满一切国土。那么,地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也是真如的一部分呢?地狱是有一定的处所?或者只是因个人业力不同的自然感受呢?

佛陀给阿难的一段回答,是经典里最明确记载了轮回升沉的成因的部分,也解开了一个几乎人人都会有的迷团,佛的弟子固然对净土地狱的形成有着迷惘,一般人何尝不想知道天堂地狱是怎么进去的呢?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妄心带来的知见而有虚妄的习气,这虚妄的习气又分成内分和外分。所谓内分,就是众生分内的事,由于众生爱染一切而生起妄有的情意,情意累积不休,就会分泌爱水。所以众生心里想到好吃的东西,就流出口水,心里想念故人,或怜爱或愤恨,眼泪自然盈眶。心里贪求财宝,内心就生出爱涎,使身体光润不比寻常。心里想着淫欲,男女二根自然流出液体。以上这些爱的心理虽然不同,但流出爱水,心中的结不能开解则是相同的。一旦被爱水润湿,就难以升华,久而久之,自然从此坠落,这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所谓外分,就是众生分外的事。因为渴望仰慕各种外务,发生一些虚妄的想念,想念累积不休,就会产生一些强盛的气。所以众生心里守着清净的戒律,全身都会轻安清快。心里持着神咒手印,就有了顾盼自雄的气概。心里想要升天,梦里就觉得已经飞举。心里存念诸佛国土,圣境就会突然出现。一心事奉善知识,就能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上这些想望的心理虽然不同,但使身心轻安远举是相同的。想念一直向上飞动就不会下沉,久而久之,自然超越自我,这叫做外分。)

在这两段话里,佛陀说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使众生往下坠落及往上飞升的两种习气。使我们坠落的是我们的爱欲,使我们飞升的是我们思想的向往。相对于自性的本体,“爱欲”与“思想”都是虚妄不实的,但是这虚妄不实的东西,累积起来对人的身命却带来升沉的染着。当然,这种染着对于众生的轮回,有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