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做皂是需要油料的,这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而且油脂的质量好坏还决定了皂的品质。
唐人已经有吃油的习惯,羊油、胡麻油、猪油、芸薹油……这些都是流行的油类品种。市集上有专门的油坊卖油,百姓们家中若是有需求,就自己带个小罐子来打油。
但,油脂依然不能说是司空见惯的寻常用品,普通老百姓家中并不是每日都能吃得起油的。就像是徐清麦现在吃的牛油火锅,那就是纯然的奢侈。
这也是为什么手工皂的售价会这么贵,除了香料之外,另一项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油料。
在徐清麦时期,只有一个小小的手工皂作坊,产能也不多,随便去哪儿弄点油过来是很方便的。她那会儿用的就是市面上的芸薹油,也就是菜籽油,还有用的猪胰子熬出来的油脂,实际就是猪油。
但自从手工皂作坊转给康有德以及陆存中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产能比起之前翻了几乎几十倍之多。而大唐百姓生活逐渐稳定,卫生观念和消费观都有所转变,庞大的市场完全能吃得下这样的产能,更别提两人手里还握着出口的渠道,一条去西域,一条走东瀛、东南亚。
现在的手工皂已经分成了两个档位,一个加入名贵香料,据徐清麦了解,他们还在尝试往里面加入花露,迟早会发明出精油来;另外一个就是纯走普通百姓路线,没有香料,只有清洁功能,叫素皂,卖得也很好。
可一说,即使是有其他竞争者出现,手工皂现在依然是供不应求的。
唯一限制它继续扩张的就是原料的不足。
陆存中苦笑道:“我已经专门置办下几百亩地专门来种芸薹,但似乎也只能支撑一阵子。主要是芸薹有季节,但皂却是一年四季都在做。而且,用芸薹榨出的油,成本也未免太高了些。”
徐清麦听了他的苦恼,和周自衡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小子现在可算是正儿八经的商人了,有贪欲、有野心,而且会主动去计算和寻求降低成本。
周自衡沉吟一下后道:“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陆存中笑道:“寺丞如此说就见外了,我说此事便是想问问寺丞与徐太医,可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两条路子。”周自衡伸出两个手指晃了晃,“第一条,自然是提高芸薹的出油率。”
现在的芸薹出油率太低了,和品种以及榨油的方式都有关系。品种一时半会儿的很难改良,周自衡也暂时抽不出时间把视线放到改良芸薹品种上,那就只能看后者。
“出油率?”陆存中疑惑道。
徐清麦在旁边补充:“就是一亩芸薹能出多少油。”
周自衡点头:“我在东山渡的庄子陆兄也去过,其实原本的那个水磨坊是打算再建个新型的榨油作坊的,只是一时半会儿没顾上,现在还是在用老方法。”
主要是他发现老方法榨油对自家和周边居民来说已经足够了,再加上时间紧,自然就没有什么改进的动力了。
“就如同江东犁一般,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隐藏在民间的工匠们也只有绝学。陆兄只需要高额悬赏,谁发明改进的器械能让榨油率提高,那便能获得金钱财富,自然便会有人去研究这件事。”
周自衡一边给他出主意,一边将比较难熟的芋头、香菇等物放到火锅里。
陆存中沉思:“高额悬赏吗?”
周自衡微笑颔首:“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有勇夫,想必也会有聪明的匠人。以利诱之,或许才是最快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