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另起炉灶
雄州,杜中宵与富弼、赵滋等人围着地图,商量最近战事。刘几占领幽州后,窦舜卿和刘兼济两军立即南下,与贾逵、景泰两军一起,堵住了契丹北去退路。
杜中宵道:“现在武清一带,除了城中一万五千人,北边还有二十万大军,南边二十万大军。一共四十万人,把契丹大军围死了。虽然说不上水泄不通,契丹想跑却不容易。”
富弼道:“大军合围,是不是要发动进攻了?尽快把契丹大军消灭在那里,结束战事。”
杜中宵摇头:“不急。契丹没有军粮,我们多围一天,他们的力量就消减一分。围上半个月,说不定不用打,他们已经饿得走不动路了。”
赵滋道:“武清正在桑干河两流之间,等上些日子,河冰化了,契丹可是插翅难飞。”
富弼听了笑着摇头:“哪里会等那么久?契丹粮草不多,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该拼命了。”
杜中宵点点头,在房间里踱了几步,对赵滋道:“吩咐李复圭,现在大军在武清,运输物资比前些日子强了许多。让他尽最大努力,让那里的驻军物资充足。这几仗打得很好,多运些肉过去,让官兵们吃得好一些。现在冬天,哪怕就是从河曲运肉,也不怕路上坏了。”
赵滋点头称是。现的粮草物资,都是从外边运来,河北路没什么储存了。好在有铁路,千里之外运过来也不难。草原上的肉和奶,江淮的粮食,都源源不断运来。
杜中宵想了想,又对赵滋道:“你把我们的进攻计划详细写好,今日就发往京城。最后决战,要报告圣上,不能由我们独断了。这一战,是国运之战,事事都要做好。”
说完,对富弼道:“刘几送了些幽州俘虏的契丹人来,我们去会一会。过个一两日,把他们送到京城去,也算是夸耀战功了。一次俘这么多契丹大臣,还是没有过的事情。”
两人出了房门,到了旁边的官厅,吩咐人把契丹俘虏带来。
耶律仁先等人进了官厅,见杜中宵和富弼坐在上面,急忙行礼。
杜中宵是枢密使,官职在那里,官服不同,耶律仁先等人自然认出来。富弼曾经出使契丹,这些大臣许多他都认识。只是多年之后,双方在这种场合相见,让人唏嘘罢了。
杜中宵道:“留守远来,着实辛苦了。路上招待不周,还请多多见谅。”
耶律仁先无奈地道:“败军之将,留得一条性命,就是太尉仁心。至于其他,何肯奢望。”
杜中宵道:“留守和诸位,先在雄州待几天。等我上奏朝廷,再依旨而行。现在我大军已围耶律洪基在武清城外,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可围歼。此战之后,天下一统,说不定还有用到诸位的时候。”
耶律仁先看看其他人,面色黯淡,心中叹了一口气。攻破幽州之后,谁都看得出来,此战的大局已定。契丹的主力,全部被包围在武清。不断退路被封死,国几也无援军。
契丹这种游牧政权,倾国之力出兵,军队当然非常勇猛。但由于草原人口所限,这样规模的大军一旦被歼灭了,就是灭顶之灾。不要说再征集大军,部落的青壮短时间都补不上来。
如果消灭了耶律洪基,草原可以说是家家哭丧,很难有幸免的。由于缺少青壮,接下来的几年他们会非常艰难。不要说对宋朝造成威胁,就连基本生产都无法维持。
这是草原与中原大不相同的地方。由于人口差路,短时间丧失大量人口之后,草原很难补上来。不像中原地区,没了几十万军队,眨眼就可以再拉出几十万人来。
说了几句闲话,杜中宵道:“听闻留守写信给武清的耶律洪基,结果他不但不醒悟,反而还大骂留守。似此是非不分之人,必然时日无多。诸位先在雄州住些日子,等候朝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