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同年闲谈
正月十三,王德用上奏请求致仕被恩准,枢密使空了一个位置出来,一时间众论纷纷。因为接下来是上元休假,新的枢密使一时没有任命。
杜中宵回到家中,换了便服,对韩月娘道:“今年上元观灯,比往年更加热闹。明日天一黑,你们便就出去观灯。等宣德门下散了,我自会去寻找你们。”
韩月娘道:“宣德门下诸多热闹,哪里是容易散的。不如我们提前一天,出去四处看看。听说州桥那里,诸般杂耍都有,十分热闹,要去看一看。”
杜中宵道:“如此也好。除了没有焰火,其实这几日灯都挂出来了,游览都甚众。看花灯,终究是看个热闹,只要有行人,不必非要上元。”
说了几句闲话,杜中宵到了书房里,一个人坐着看书。王德用年近八旬,年纪太大,在枢密使任上备位而已。今天正式允许其致仕,杜中宵便就明白,赵祯有意让自己到枢密院去。只是到底做枢密使还是副使,一切未知。按照惯例,应该做副使,直接做枢密使升迁太过迅速。
放下书本,杜中宵看着窗外,一时间竟然无悲无喜。按照自己这几年的功绩,入朝为枢密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牵涉军权,受到猜忌而已。
宋朝的帅臣,入朝为枢密使其实没有什么阻碍,本来就是正常升迁。只是杜中宵不同,以前的营田厢军是他自己一手建起来,表现太过耀眼,才先到御史中丞任上。这半年多时间,杜中宵在御史中丞任上没有大的作为,算是不得不失。最主要的作用,是让皇帝了解了自己。
站起身来,杜中宵看着窗外的月色,思索着以后的路。宋朝的军制改革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把两汉以来慢慢从军中剥离出来的政治功能,再重新加进去。使军队不再是一个与现实隔绝的体系,而与国家紧密结合起来。难的是,怎么跟现实结合,怎么能够吸引人参军。
时代已经变了,对于小农来说,一个能够参军的壮劳力对家庭作用很大。如果不给予补偿,则百姓参军的动力不足。如果进行补偿,还不能够太少,补偿由哪里出,怎么出。参军怎么选人,这些人如何退役,既要保证战斗力,又不能够影响社会。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果。宋朝朝廷收钱粮养军的习惯,使对军队进行补偿比较容易,现在难的,是怎么除役。
杜中宵叹了一口气,其实自己在河曲路的改革,还是很不完备的,考虑的事情还是太少。要想真正完成新的军制,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要考虑。军队的战斗与训练,如何保证战斗力,是一个大问题。几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事情,想一下子解决,并不容易。军队的战斗力强盛一时容易,长久保持,其实并不容易做到。特别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韩绛和王珪来找杜中宵,一起到外游玩。杜中宵为官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参加开封府的上元灯节,有许多新奇的地方。
开封府热闹的地方,向称为“南河北市”。南河就是汴河,大量船舶从水门进入开封城,河两岸商铺林立。北市则是宫城附近的牛马市,因为靠近宫城这个消费中心,也是热闹非常。这几年因为铁路的兴起,又有火车站附近,开始兴盛。
三人出了杜中宵家门,一种向南,到了大相国寺。附近游览一番,看看天近中午,韩绛道:“我们到厢国寺里寻个吃食,下午再到汴河看灯。这里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外地客商来了开封府,总要来游玩一番。附近的酒楼众多,可以尝一尝。”
王珪道:“那便去长庆楼。离此最近,而且做得好鲤鱼。这个季节,黄河里捕上来的鲤鱼,最是肥美。我们去点一条大的,用来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