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江陵县公

武汉,黄鹄台。

台阁间,刘禅负手背腰而行,左右近侍跟随。

眺望江畔被夕阳所染的景色,刘禅感叹说道:“登黄鹄台而望夕阳之江景,江水东流,千舟万帆,是谓人生之一绝。”

说着,刘禅抚摸受潮的木栏,无奈说道:“武汉虽处大汉通衢之地,寻常商贾云集,但一旦雨大风急,易受山水所侵,甚是惜哉!”

在三峡大坝未修筑的三国时期,长江下游一直容易被洪水淹没,故而为了防止被河水淹没,很少有将城池直接建在长江边上,更多是建在大河湖泊的支流河道上。

在南汉决定在武汉建都后,实际上武汉新城选址已经尽量避开易受长江淹没的地带。然即便如此,一旦遇见长江发大水,武汉必定会影响,仅是说影响大小问题。

霍峻水淹寿春时,武汉被暴涨的长江所波及。所幸江水未暴涨太多,仅是影响到低洼地带,有十几名百姓失踪,上千名百姓财产受损。

“陛下,昔先帝为御吴楚,行君上守国门之策。今国事安定,寿春不日可下,武汉常年易受洪涝所害,陛下或可考虑东迁秣陵为都。”顾徽拱着手劝道。

顾徽,字子通。荆州刺史顾雍之从弟,少有才名,善口舌之辩。被举选孝廉,考课为郎中,在刘禅身侧奔走。

“东迁秣陵?”

刘禅念叨了下,转而陷入沉思当中。

见刘禅沉默不语,顾悌继续说道:“秣陵北依覆舟山,东凭钟山,西临石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古来天子之气至东南,而形成于秣陵,故秣陵当是为帝王之宅!”

刘禅用手搭着扶手,徐徐而缓行,思索着顾悌口中的迁都之事。

从刘备虎踞吴楚时起,迁都秣陵(今南京)的提议就不少,甚至每隔一两年就会被提及。但因为了整合荆楚,以及为了便于北伐,刘备多次拒绝了江东士人的提议。

今刘禅之所以考虑迁都秣陵,除了考虑到武汉常年洪涝外,亦有考虑北伐河南与安抚江东士人的考量。

随着淮南的归治,接下来如欲北伐河南,仅凭当下的徐、扬格局,提供后期恐有所不足。毕竟每块区域辐射的力量,他是有局限范围。

如历史上北宋灭西夏,受横山山脉的影响,其补给的范围在七百里。如果想为前线补给更多物资,或加多人手运粮,或沿途修城屯粮,尽可能打破七百里补给。

正常来说,由于邗沟、巢肥的存在,江东能够将物资、人力投送到淮水流域,且在夏季时能逆河道,再向北辐射两三百里。一旦超出了范围,江东所能提供到前线的物资也就愈少,直到瓶颈期。

欲解决在淮北补给投送难题,比如可以在淮南建立据点,其补给范围会比江左更远;或是加强行政效率,尽可能征发舟舸向北补给。

前一种解决方案,即恢复江淮生产,广屯田亩,积蓄粮草。但欲完全凭江淮解决,以江淮目前的户籍数目情况,则是难以做到。

后一种解决方案,即刘禅所考虑的迁都。一旦将首都迁到秣陵,可以通过加强行政效率,向北延伸补给范围,以帮助大军北伐。

至于安抚或是说拉拢江东士人,在刘禅眼里是顺手的事。毕竟刘禅可非胸无大志之主,因受刘备、诸葛亮的影响,刘禅心中一直渴望恢复中原,重建汉家天下。

如能平天下,武汉、秣陵都要靠边站,能有资格为首都的城市,不是洛阳便是长安。

走了半响,刘禅拍着栏杆,说道:“迁都秣陵非小事,非朕一人所能决。过些时日,待大司马、丞相归国,再议迁都之事。”

说着,刘禅为怕众人引起误会,笑道:“朕少小随先帝奔波,武汉为朕之梓乡,纵有受水之害,岂能舍之。且地如人,人无完人,天下亦无完善之所,终有一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