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择地举贤

《汉纪·昭武纪》:“建安十年夏,霍峻破周瑜于笠泽,进围吴县十数日,权出降。吴会富庶丰乐,帝置酒食飨士卒,取吴城中金银田宅以犒将士。帝领江左半数之地,霍峻、诸葛亮为左右,关羽、张飞、甘宁、赵云为爪牙,徐庶、诸葛瑾、步骘为谋主……”

吴县位于笠泽之滨,自春秋吴国起,筑有城池,历代以来多有修筑,分内城外郭之属。城池内外河网密布,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霍峻率众将校十余人,从胥门入郭,行于坦途大道。他留帐下水师将士于夫椒水寨,以免入吴县乡野扰民。

蒋济指着城门上的‘胥门’二字,笑道:“莫非此乃伍子胥之门?”

昔伍子胥被夫差赐死,留有遗言让子嗣把他的双眸挂在城门之上,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灭亡,故而蒋济以为胥门因伍子胥而得名。

鲁肃抬头望之,笑道:“此非伍子胥之门,而是盖胥之门。盖胥,舜王之臣,因功封于吴,有庙于笠泽,故而称胥门。吴人常唤为姑胥门,吴语之中,姑为方言之音。”

周瑜兵败,夫椒水寨已是归降霍峻,鲁肃亦在其中。霍峻知鲁肃能力,以宾客礼遇,进而准备将鲁肃举荐给刘备。

“姑苏!”

“姑胥!”

霍峻用官话念叨了几句,笑道:“吴语软侬与楚语雅言不同,甚有几分韵味。明日之宴,诸子可听吴语之乐,食笠泽之鱼。”

“笠泽白鱼味美肉鲜,宁记之久矣!”甘宁亦是享乐之人,笑道。

“且走!”

今日霍峻入城的目的甚是简单,带着众人来吴县参加二刘举行的庆功宴。

今距离孙权归降过了十几日,在孙权出面投降下,程普、全柔、贺齐三将归降,江左降兵被接管,吴郡诸县又传檄即降。

继而,刘备又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取城中府库赏赐将士,又分发酒食,安抚住了军中将士。内外问题都解决了,江左又已平定,二刘决定犒劳封赏军中将校,赐予金银田宅。

在霍峻入城之时,刘备正与心腹几人谈论紧要之事。

“今克江左,我等暂居吴县,但此非长久之计。丹阳郡治宛陵虽可兼治黟山诸县,顾及江南之所。但却难屏蔽吴会二郡,保护江左之地。”

刘备坐在榻上,说道:“诸位以为当选何地治之,既能兼顾丹阳,又可屏障吴会二郡?某咨询仲邈,仲邈以为京口、秣陵二地可为左将军治所。”

从豫章赶至吴县的徐庶,说道:“庶顺江而下,船过金陵时,见其临江控山,恃要凭险,商旅通达,实乃兴治之所。主公欲成霸业,可治金陵。”

顿了顿,徐庶低声说道:“昔始皇巡至东南,闻金陵有天子之气,怒而改其名,遂而称秣陵。”

刘备目光闪烁几下,沉默不语,仅是观望属下众人动向。众人皆是面露喜色,交头接耳,谈论秣陵。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秣陵也好,金陵也罢,皆不是主公可居之所。”

“嗯?”刘备将疑虑的目光投向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金陵,有天子气之语,古来知者众多。主公本被刘荆州忌之,今又移治金陵,练兵秣马,若有心人进以谗言,恐会让刘荆州难以心安。主公,以亮之见,不如居治京口。”

“京口者,控卫丹徒水道,上至江淮,下达吴会,水陆便捷。其城池坚固,依山而建,是为险要。”

“今曹操已平河北,主公若欲与之抗衡,需广积粮秣,招兵练卒,修筑城郭,借吴楚之力,阻敌于江北。故亮以为主公当治京口,显恭顺之心,示己为吴会屏障。”

点了点头,刘备说道:“孔明所言不无道理,金陵虽好,却非备之所能居。京口既可兼顾丹阳,又可屏障吴会二郡,当选此地为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