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研究弹簧的任务,霍瑾瑜也给太学、国子监和第一军事学院下达了,本着一视同仁,看看这群学生中,是否有天赋卓越者出现。
至于三个学院收到任务后,除了燕都太学接受良好,国子监和第一军事学院有些不适应,虢国公见状,就在军事学院成立了一个格物研究院,陛下曾经和他说过,军队也要有自己的研究院,毕竟许多东西,民用和军用本身就是两个标准,与其要自己的成果,不如自己研究,而且收益和技术都能自己把控。
霍瑾瑜知道后,给格物研究院发了一笔研究经费,有这个心思就行,本来许多东西不同研究方向,最后的发展都不一样,比如小小的“弹簧”,民用和军用的标准本身就不一样,若是第一军事学院能独立研究出燧发枪,那可是真是大惊喜。
国子监听说后,也上奏霍瑾瑜,打算在院内成立几个研究学院,请霍瑾瑜定下研究方向。
毕竟自从陛下登基重视工科,他们若是再不改变,抱着圣贤书死读书,怕是以后出路更少。
霍瑾瑜一直想对国子监进行改革。
第一军事学院目前经过扩招,一部分是武勋子弟,一部分各地的中低级将领,学院是军事性质的,主张是培育合适的将领,约束武勋子弟,这样才能保证等到战事平息时,不会断代。
燕都太学中都是宗藩子弟,主要任务既是规范宗藩子弟的言行,让他们不要胡作非为,本身衣食无忧,又因为身份缘故,霍瑾瑜觉得他们中未来能出现大科学家的概率很高,未来学院的培育方向也是这方面。
至于最后的国子监,它的生源有会试落榜的举子、地方官学选拔入监者、还有一些级别以上的官员后代和功臣后代,霍瑾瑜禁止了缴纳钱物获得监生资格途径,现下其中的质量还算能看,乍一看京城三大学院大多是官二代、学二代,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形成资源垄断,可若是放弃国子监,又太可惜了。
国子监原先按照学生的成绩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上舍生成绩最好一百多人,内舍生次之,大概五六百人,其余均为外舍生。
霍瑾瑜想了想,将国子监分为四个年级,国一、国二、国三、国四,入学第一年统一都是国一生,学生领取国一生级别的补助,学满一年后,在学院安排的升级考试中及格,即可升入国二,国二生的待遇和福利自然要高于国一生两倍,国三、国四升级亦然,国一生若是不及格,会允许留级一年,学费和住宿费自理,若是第二年仍然不及格,只能离开国子监,国二、国三、若是不及格,则会被退学,根据在校成绩和成就外派做官,分派到朝廷的各个位置。
通过科举殿士,得到同进士资格的考生需要入国子监学习,直接成为国二生。
虽然科举三年一次,每次顶多也就录取一二百人,看似人少,其实压根不需要这么多人做官,许多同进士出身的人可能要等半辈子才能得到授官,这样的话,不如先入国子监调教一番,将脑中的圣贤书转化为治民之策。
也让国子监的位置能发挥作用。
在将国子监改革的相关政策公布后,霍瑾瑜将事情交给礼部和国子监祭酒他们去办了。
她已经想到这个地步了,国子监祭酒也该满意了。
国子监祭酒确实快喜疯了,按照陛下的要求,若是真按照这个实行,国子监的未来就不愁了。
……
根据统计,昌宁四年参加秋闱的人数比往年多了一成,而今年参加春闱的人数也将创新高,年前就有举子进京备考了,到了二月时,京城的客栈八成都住满了人。
年后霍瑾瑜视察贡院的时候,发现有些地方有些号舍太过破旧,贡院的人只是简单地修补了一下,若是考试当天风雨大些,一些人可就遭罪了,现下天气又寒冷,本来在狭窄逼仄的考舍待着已经是折磨了,若是再平添波折,一些体弱的读书人怕是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