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千年之约
◎历史的回响千年不息。◎
【爷爷你来讲佤族的故事吧。】
上了回咸阳的网约车,林菱刚好接了个电话,是前同事打来的,说是阿程的父母又来闹事了,单位领导报警把人带走了,她不想让爷爷知道,忍着气坐在副驾驶小声地打电话。
林爷爷见孙女在忙,就接过了直播手机。
【佤族的“佤”,在佤语里,意思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佤族这个民族非常古老,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僬侥。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记载,而他们与诸葛丞相的千年之约,要从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说起。】
网约车晃晃悠悠驶上了公路。
平坦宽直的公路两旁绿荫浓郁,但随着林爷爷缓缓平和的声音,各朝古人仿佛都跟着他回到了三国。
【因南方四郡反叛,诸葛亮率三路大军南下,五月渡泸,十二月班师回朝,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便尽收西南各族民心,史称“诸葛亮南征”。
当时西南的少数民族大多采用叙述诗的方式来记载自己民族的历史,比如在傈僳族的民族起源传说中,为了庆祝南征的胜利,诸葛亮安排泥匠制作了泥人摆放在阵前放哨,经过风吹日晒,这些泥人有了生命,会说话会走动,于是诸葛亮封他们为“泥塑一族”,他们骁勇善战,与蜀汉兵卒兄弟相称,后来诸葛亮要回巴蜀了,泥塑一族主动情愿,留下戍守边疆。
还有彝族也传说是诸葛亮帮助他们打败了大鬼主,听说彝族百姓吃不上饭,派士兵运稻谷给他们,途径森林时遇到瘴气,蜀军死伤惨重,于是彝族村寨的老百姓便点燃火把,与诸葛亮一起去接蜀军,火把也驱散了瘴气和毒蛇猛兽,也为彝族人民带来了温饱。这就是每年六月二十四年,彝族火把节的由来之一。
傣族的泼水节也和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南征到了傣族居住地,帮傣族人民除贪官建家园,还教他们要住高房子、常沐浴,后来傣族人民就将诸葛亮的叮嘱发展成了泼水节,而每年泼水节晚上,还会在澜沧江畔燃起孔明灯纪念诸葛亮。
布依族有“孔明潭”和“孟获坉”,白族每年在诸葛亮病逝的那天,都会举办祭祀活动。
我们无法得知千年之前的“诸葛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只能从历史故纸堆中去拼凑他、怀念他。但诸葛亮作为去西南平叛的将领,对当时的人而言,他其实是敌人,但却有这么多民族的百姓都不愿忘却他,便能知晓诸葛先生在这次南征中是何等胸怀、何等厚德之人了。
佤族也是如此,但他们的故事更加惊心动魄。】
三国,蜀汉。
夜深了,外头渐渐下了绵绵细雨,雨雾朦胧之中,诸葛亮点亮了一盏孤灯,听着檐下点滴之声,还有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再听着仙迹的诉说,不由感慨万分:“亮何德何能啊……”
仙迹说的,便是他此时此刻做的,今年年初便传来了蜀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的消息,还有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若不尽快平叛,他们将会割据蜀汉三个郡。
他先前亲率大军南下,便是为平定南中,方能稳定蜀汉后方。
除此之外,夷人勇猛敏捷、刚毅斗狠,诸葛亮看到了各部族人民作战悍不畏死,还想移南中万家劲卒、青羌之人到蜀地,将他们分成为五部,号为“无当飞军”,作为蜀汉的一支精兵!
随后他便低头叹息,竟有些无法面对后人的褒奖——他招抚西南、以归心和夷之策笼络南人、任用当地人为官、扶助当地农桑,也是怀抱着壮大蜀汉的自私念头,却叫夷人念了他千余年。
真是……惭愧啊!
【在佤族的民族传说中,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不留蜀兵,也不运走南中的粮食,反而将中原先进的牛耕技术带给佤族人,教他们种植水稻、建造房屋、教会他们很多织布的技术、给他们带来茶种,结束了他们刀耕火种、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状态,因此佤族人将诸葛亮称为“阿公阿祖”,敬奉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