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94章

第二题, 出自孟子。

文王视民如伤。

周文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伤患一样耐心细致。

这章的上下文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孟子举了很多例子。

要学禹, 汤, 文王, 武王等等。

总之是说, 为君之道,应该学之前的国君。

为什么一定要学之前的人?

纪元直接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跟道义,那就够了!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①

看着田地道路修缮整齐, 以后以此为定例就很好啊。

安抚百姓并不懈怠,这不就是圣道在身上了吗。

后面也讲,既要学文王,也要学先贤, 之后又说只要善待百姓, 对百姓之心不变, 那就可以比肩文王。

如果是“信而好古”的酸儒看到纪元这篇文章,基本可以直接对骂了。

第三题,也就是《四书》的最后一题,出自《论语》。

题目为:“事君能致。”

此题不在纪元的押题之中,但也是这题让他对头一题有了想翻白眼的冲动。

事君能致,之前也说过, 孔子信奉的道理。

大意是, 为了侍奉君主,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纪元通看了所有题目, 才对头一题有了无语的情绪。

反正前两题都那么答了,第三题不放飞自己,都亏了。

当然了,直白的骂战肯定不合适。

纪元虽然全家只有自己,但还不想直接投胎。

所以头一句为:“人臣以身而效之君,可以观尽伦也。”②

就是说,臣子能为皇上去死,是尽了人伦之道。

后世人一讲人伦,以为是亲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君臣,也是人伦之一。

此句是孔子的门徒之一子夏说的。

纪元顺着夸赞子夏,但笔锋再一转,变为:“一身之进退不恤也,而有益于君者,既奉身以赴之焉。”③

臣子不管自己的升迁,也要关心国家的安危,就算死了也可以。

后面又说,作为臣子跟国君讨论国事,那也是自己的职责,为此死了也无憾。

由原本的忠君,改为了忠国。

有错吗?

自然没错。

不过跟出题者想听的马屁,差了十万八千里。

纪元的四书三题写完,这才感觉到腹中饥饿。

再看桌子前面,中午发的饼子跟肉酱好好地放着。

他从辰时开始写文章。

竟然一直写到下午?

差不多是早上八九点开始写,一直到下午两三点,等四书题目写完了,才停笔?

纪元咬了个饼,没有碰旁边的肉酱,省得吃坏肚子。

纪元一边吃东西,另一个手翻了五经题目。

五经题目总算正常了。

看来只有四书题目有些怪。

纪元吃完东西,又看了一遍方才的文章。

可以,没有太大问题。

其实有些文章,越学下去,才会越生气。

就像一篇文章在骂人,可用的是你看不懂的语言来骂,那你会生气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因为看不懂啊。

但如果看懂了,难免会有些不爽。

好在纪元虽然写了心中所想,但也不是很出格,顶多没有按照出题人的想法来答而已。

再者,他也没有偏题,答的还是在框架内。

至于出题人会不会介意,纪元手顿了顿。

算了,闭眼交卷。

他都写完了,总不能再撕了吧。

纪元慢条斯理吃完饼,又去吃自己带来的肉干跟果子。

旁边的侍卫都觉得这学生有意思。

先是闷头写,写完又开始慢悠悠吃东西。

接着,接着睡了?!

纪元午休了会,起来锻炼身体,再吃了些东西,继续睡觉。

真情实感写文章,是有些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