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慈善的武器工厂
“美国背弃了我!”刚刚逃离越南的何威在苏黎世机场面对着群集的瑞士记者,很激动的说:“我为美国公司服务了二十年,现在,美国却因为我有一个智障的儿子而拒绝收容我。这个儿子是被一个在他耳旁炸开的炮弹吓坏的,他是战争的牺牲者,美国却要背弃他,我控诉……”
这是1979年,越南难民还在一波一波往外逃命的时候。瑞士这个小国收留了几千名难民,而且特别接纳老弱妇孺残障等等大国所希望淘汰的“品种”。
八年来,那个被炮弹吓坏的孩子逐渐长大,却仍旧是个不能自己穿衣进食的智障人。抚养他的是瑞士的社会福利制度,免费供给他吃住的生活环境、照料起居的护士、启智的特别教师、学习的教育材料。支持这个福利制度的,当然是六百万纳税的瑞士人。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瑞士的国旗形貌,不知道红十字标志的人却可能很少。瑞士的国旗,红底白十字,相对照的颜色令人联想红十字的象征意义:人道精神。瑞士,是一个以人道精神自许的国家。
它确实也是的。看看数字吧!瑞士对第三世界贫弱国家的各种外援高达国家总收入的2.35%(1981年)。相对之下,比瑞士强大不知几倍的美国只支出0.9%,西德支出1.09%,英国1.59%,法国2.01%。也就是说,瑞士的人只有美国的四十分之一,它用来济弱扶倾的钱却是美国的两倍半(在1978年更是美国外援的五倍半)。当然,凡是数据都有它障眼欺人的一面,所谓外援,也不见得都用在济弱扶倾的目的上,但瑞士小国的外援高居世界第一,其基本精神仍旧充分透露出来。
对它自己的国民,人道精神就表现在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上。一对从未出过国门的中国老夫妇来到瑞士,在苏黎世湖畔看见无数个老人在湖畔小道上倘佯,有的喂天鹅,有的晒太阳,个个显得悠闲安适。听完对于养老金、退休金、救济金、失业金、医药保险金等的解释之后,老夫妇恍然大悟的说:
“我们的报纸老说什么西方人不懂孝道,不奉养父母什么的。现在看起来居然有理。老头子老太婆每个月都有公家给钱,够吃够住够花,为什么还要子女‘奉养’?根本不需要嘛!靠子女奉养,碰不好还要看小辈脸色,还不如靠制度,自由自在,这简直比孝道还好哪。”
以福利制度来达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这是人道精神的切实实践了。
可是每回经过这个工厂,我就觉得不安,好像在我理性的思索里出现了一条紊乱的线。
这是一个著名的武器工厂,制造高度精密武器,卖给外国;这个工厂,也生产高度精密的医疗器材,也卖给外国。不论是武器或医疗器材,都具有瑞士人引以为傲的条件:最优秀的品质,最高超的性能,当然,还有最昂贵的价钱。高超性能的武器使战火中的国家更有效率的互相残杀,品质优秀的医疗设备使战火中苟活的人们获得再生,重新投入残杀的游戏;而这一杀一救之间,负责制造供给的瑞士人更忙碌的数着自己的钞票。
钞票,总不能塞在布鞋盒里藏在床底。美丽的苏黎世有举世知名的银行,向世界上的豪杰巨贾独裁者提供另一种高度精密的产品:保险箱。把钱放在瑞士银行的密码户头中,不管那钱是抢来偷来搜刮来的,不管那钞票是否还浸着寡妇的泪水、沾着人民的血迹,瑞士银行都会帮你妥善的保管。苏黎世的保险箱也有最优秀的品质、最高超的性能。黑手党的头子、香蕉共和国的国王、华尔街的魔术师,都是买主。苏黎世的街道是用黄金与钞票铺成的。
不安归不安,我并没有谴责的意图,原因极简单,世界上有哪个国家道德立场一致的呢?我举不出来,那么,何独苛求于小国瑞士?只有当那个志得意满的瑞士佬以天下第一等公民自居的时候,我会谈谈的告诉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视他人为鹬蚌,捡尽便宜算不了什么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