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污点学者

“什么?您打算推荐一位生物方面的朋友?”

实验室内。

听到林振华的这番话。

徐云在略感诧异的同时,心中还隐隐冒出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要知道。

汉华集团虽然是个重工集团,但在集团内部,同样是设有一些生物或者医学实验室的。

实际上不止是汉华重工。

在目前复杂的工业研发要求下,国内外几乎每家重工都是如此。

比如一重在14年的时候,便投入两千多万修建了一所生物研究中心。

那所研究中心一共有80多位研究人员,专门负责生物质燃料、微生物化合设备之类的生物工程设备。

还有赫赫有名的卡特彼勒。

这家企业原先是搞挖掘机和矿机的,早些年和蓝翔都还有过合作。

如今随着各类化工容器的订单增加,它也同样在16年成立了几所生物化工实验室。

就像之前说过的那样。

当一家公司到了汉华集团这种体量时,它其实已经脱离了所谓公司的范畴,可以算是一个复合工业体了。

因此理论上来说。

若是林振华有认识的朋友,那么他完全可以把对方安排到汉华集团内工作。

犯不着特意找徐云推荐才对。

难道说……

对方是林振华的亲戚,林振华想要在临退休前避免一些风言风语,所以才找的自己?

这种做法虽然不太符合林振华过往的性格,但谁也说不准几十年过去,林振华的观念是否依旧同如往昔。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了林振华一眼,试探性的问道:

“林老,您推荐的那位对象,有具体的学历或者职称吗?”

这年头的学历虽然不能直接与能力挂钩,但在初次认识的情况下,还是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的。

比如林振华的回答如果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

那么对方多半就是林振华的亲戚或者看好的后辈了。

如果对方是副高甚至正高,则大概率另有一些其他原因。

“职称啊……”

林振华直接忽略了先头的学历,将职称二字低低重复了几遍。

几秒钟后。

他的嘴里忽然蹦出了两个字:

“院士。”

“哦,院士啊,那还挺不钅……卧槽???”

听到林振华的回复,徐云下意识的便点点头,准备客套几句。

然而刚说出没几个字,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回过神后。

整个人就更当年小品《装修》结尾里被那啥了菊花的黄宏老师似的,差点没从座位上蹦起来:

“您说啥?院士???”

妈耶!

当过院士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华夏院士根据具体的研究性质与方向,一共分成两个类别: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其中前者以理论为主,后者的方向则主要在实践方面。

二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重要性上则不分伯仲,都是共和国珍贵无比的国宝。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那些有贡献有真材实料的院士。

目前华夏科学院院士一共有802人,工程院院士共计895人,共计1697人。

而在这1697人中。

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学部这些和生物有关的院士,加起来一共是357位。

其中八十岁以上的院士——国家官方称谓叫做资深院士,数量一共有144位。

如果把这个年龄线再往下拉五年。

也就是七十五岁以上的院士,数量一共是185位。

而这部分院士扣除掉部分例外,剩余的绝大多数人,其实已经不具备长期一线研究的精力和体力了。

林振华所推荐的也绝对不会是这类的大佬。

换而言之。

目前真正能符合林振华条件的院士,全国范围内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八十位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