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思辨(下)
狄柬之怒不可遏:“简直荒唐!”
陆瑞却摇摇头:“并不荒唐。
“个人面对官府是弱势方,百姓面对国家也是弱势方,弱者想要自己不被欺凌拿捏,这天下想有真正的公平,百姓个人在面对官府时,就得有更多保护。
“让官府可以不经过中间人,直接面对百姓,这本身就是恃强凌弱。
“哪怕这个百姓是罪犯,也要有能够申辩的机会,有证明自己不是罪犯的公平机会——不,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无罪,是让官府证明他有罪!”
听到这里,王载忍不住了,加入辩论。
很快,陈安之、周俊臣、张仁杰、徐林等人也下场。
到了后来,一百多人的队伍,就这些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赵宁没有一直听下去,片刻就带着黄远岱、周鞅、扈红练等人,绕着白洋淀继续往前走。
赵宁这回到河北来,春耕只是他关注的一部分,而且其本身并不是他最关注的。
如若不然,刚刚周鞅也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那样一番话来。
去年朝廷收税的时候,各藩镇各州,都乖乖上交了财赋,赵宁带着几个高手,仗着非凡修为,到各地都去转了一圈,以确保地方没有在不该截留的地方截留。
魏氏的关中、陇右因为国战之故,现在本来就很穷,没能收上来多少赋税;
淮南则不同了,国战没有波及到那里,虽然一直在被宋治抽血支援战场,情况也比其它地方好很多,尤其是那些土豪地主、商贾大户,家财依然丰厚得很,朝廷算是捞了一笔。
杨氏自然不甘心,不过杨佳妮并没有如何阻扰。
她跟赵宁早就达成了默契共识、隐蔽交易,这回杨佳妮给他开方便之门,来日赵宁也不会为难那些想南下的高手。
简而言之,朝廷现在有了能够正常运转的钱粮,可以支撑到下一次秋收。
一年的税收过一年的日子,这是正常情况,想要国库充盈到可以几年不收税都能保证朝廷正常运行,在绝大多数时候本身就是痴人说梦。
“殿下,大计推行的时刻不能多耽误,就连李虎现在都开始奉承了。
“如果拖得时间太久,反抗军只怕会发生变化,变得跟普通军队没有差别,失去为自己也为其他百姓争公平争尊严的初衷、信仰。”
黄远岱一针见血,指出了致命问题。
赵宁微微点头:“此次春耕之后,立即动手推行大计。”
大计推行,自然不可贸然为之,需要诸多准备。这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人,是一批符合大计需要,愿意为大计而战的人。
反抗军力量不弱,但禁军、河东军还没进行转变,而大计仅有军队远远不够,赵宁不可能一条腿走路,必须要抢先把文官班底搭建起来。
眼下朝廷的官吏队伍,无论世家官员还是寒门官员,背后都是既得利益者,有自己的立场身份和代表的利益群体。
他们不符合赵宁推行大计的需要,而且必然成为大计施行的阻碍,所以绝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既然这些人会被淘汰,那么为了国政稳定,朝廷能继续做事,就需要有人填补这些被淘汰者的空缺,保证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
去年秋收、今年春耕,这两件皇朝大事很是能锻炼人,也能给人提供掌握朝政情况、熟悉州县政事的绝佳机会。
赵宁从反抗军、一品楼、长河船行,乃至赵氏族人与河东军中抽调的,拥有成为文官资质的一批人,都在这两件大事中获益匪浅。
基础打下了,大计方能开展。
今天跟在赵宁身后的这群人,只是这批人的代表而已。
“有反抗军,有文官队伍,可以让大计在河北、河东实施起来,但殿下应该明白,光有这两点远远不够,这两者甚至都不是大计中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