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长对

将离回到了麓山寺的住房,发现明藏法师正在房间里打坐。

明藏法师听到将离开门的声音,依旧没有动弹。

将离挨着法师坐下,默不作声。

良久,法师开口道:“明天我带你去岳麓书院,山长会出题考考你的学识水平,你不用担心,以你平时的见解回答就足够了。”山长是书院院长的雅称。

虽然法师相信他的学识水平,但他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个书院是名满天下的书院。

此书院是北宋开宝年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跟老祖创建古今寺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此书院屡遭兵灾战火,元兵初入中原时,被付之一炬,元末战乱再起,大修不久的书院又毁于战火之中。可谓多灾多难,但书院仍然延续下来,名气依然赫赫。关于“天下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书院为诸家共推,足以证明文人学士对岳麓的推崇。

在来长沙府之前,将离就知道现在主持岳麓书院的山长名叫丁善庆,道光三年(1823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更曾任帝王师,教皇帝读书。五十六岁辞官返乡,居家长沙府。丁山长现年七十五岁,算来担任山长已有十八九年了。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山长要亲自考核他,他怎能不忐忑?

第二天一大早,法师带着将离踏着昨夜留下的尚未被阳光蒸发的露水来到了岳麓书院。

书院外有人持了竹编大扫把正在清扫,沙沙作响。

将离往书院正门看去,正匾上写着“岳麓书院”四个字,门两边有副极为简短的对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口气着实不小!

将离听法师说过这副对联的来源。

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山长以“唯楚有材”嘱诸位学生应对。正沉思未就,贡生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中阶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副名联就此撰成。

“唯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两句连起来便是“楚地有贤才,这里最为多”的意思。两句原不相干的古语,连起来却天衣无缝,不可谓不高明。

扫地人见了法师和将离,将竹扫把倚墙而放,拂了拂袖,气度不凡,彬彬有礼道:“山长已经在文昌阁等着了,跟我进去吧。”

进了门,到了一小阁楼前,扫地人作揖道:“法师请坐,这位学生请上楼,山长就在楼上。”

于是,法师在楼下入座,将离一个人往楼上走去。扫地人送到楼梯口便止步了。

楼梯还是新的,纹路清晰,散发着木香的味道。

将离嗅着木香往上走,很快便到了楼上。

一位清瘦儒雅、满头银发的老人站立在林立的书架间,似乎在寻找一本重要的书。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帝王师、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

不等将离行礼,山长便发声道:“为何读书啊?”语气平淡,如两人灯下夜聊。

这与将离臆想的严厉相去甚远。

将离急忙行礼回答道:“解梦。”

“如何解?”山长怔了一下,问道。他似乎没有想到将离会这样回答。

将离缓缓道:“不读书一世如梦,混混沌沌,迷迷糊糊。读书仍如梦中,但一切有解,拨开迷雾,得以清醒。”

山长点点头,又问道:“视名利如何啊?”

“如牛之虱。”将离答道。

山长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翻看了一下,问道:“怎么说?”

“读书明理为牛,名利则如牛生虱,为附庸,为无用,有则有之,无则无矣。”将离回答道。

山长合上书,拿着书从书架间走了出来,对着将离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后将手中书递给将离,说道:“明年开春来书院读书吧。在此之前,把这本书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