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将军和参谋
在穿越之前,苏泽是搞历史研究的研究生,他在东南搞参谋制度,纯粹是因为穿越看多了。
不少穿越都会搞参谋制度,苏泽在起兵前,为了培养年轻军官,也搞起了参谋制度。
苏泽一开始搞参谋制度,是将参谋当做年轻的后备军官培养的,主要是放在自己身边学习兵法知识,辅助完成一些日常的军事管理工作,就相当于古典主义时代皇帝身边的郎卫,又或者西方将领身边的骑士扈从。
可是随着苏泽在东南建立起来参谋制度,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参谋制度是近现代军事变革的发端。
在参谋之前,古典主义时代打仗,可以说是一门玄学,打仗是一门艺术。
战争的成败,靠的是将领的个人能力和魅力,一个能力强大的将领,可以通过对战局的把控,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创造军事奇迹。
但是在参谋制度建立以后,打仗依然是一门玄学。
近代战争很多决定战争成败的战役,输赢依然非常玄学。
但是这是一门在玄学中掺了科学的玄学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打仗变成了一门技术而不是一门艺术。
通过参谋制度,将领个人能力的高低,依然能决定战争的走向,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就在参谋制度出现后,多次说明了一名杰出能够带领军队创造了不起的军事奇迹。
但是参谋制度也确保了一支军队的下限。
苏泽一直在向陆军和水师学校塞各种课程,各种东南最前沿的课程。
地理、测绘、气象、心理学、算学、后勤学。
在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之中,苏泽在前线的作用就是充当吉祥物,而陈璘也没有做出太多的决策。
真正制定战略计划,分析敌方情报,安排后勤补给的,都是第五旅的参谋处。
而平心而论,包括宋潜在内的第五旅参谋们,领兵作战水平都是不如陈璘的,如果让他们单个人指挥一个营还可以,指挥一个扩编的万人旅是不可能的。
可这些年轻的参谋们,却靠着参谋制度和团结协作,将整个第五旅安排得稳稳当当,陈璘这个旅长都没什么临阵指挥的机会了。
参谋制度将战争变成了一门科学。
这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融入到了军队中,将战争量化分析的一门科学。
参谋分析战场的时候,不再是以往玄之又玄的“军心可用”,“士气可战”,而是具体到士兵最近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吃饱饭,能够负重走几里路,哪一支修整完毕的军队可以投入战场,等等这些具体的定量分析上。
在分析战场局势的时候,也不再是简单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抽象概念,而是对战场地理进行评估,对战场天气和风向进行预测,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分析预案,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分析情报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的刻板的分析敌人将领,而是从敌人将领从前的指挥风格,从敌人将领的心理学开始分析,从政治经济基础上预测敌人的行动。
这些都通过各种分析变成了科学流程,更不要说原本那就是更专业化的后勤补给和遣兵调将了。
物流学和后勤学在东南算学发展的加持下,全部都成了可以量化的报表和时间表,轨道车运输的士兵人数到站时间,随车运输的后勤补给数量到装卸时间,全部都变成了确定的数字。
从收到地方阵地军队调动的情报,到分析敌人可能进攻的地点,再到安排增援士兵和运输后勤补给,这一切参谋部都可以如同机器一样精密的自动运行。
陈璘这个旅长在这种被动防御作战中,也就剩下慰问士兵的吉祥物作用了。
有了参谋部,不是说将领不重要,一战二战中杰出的指挥官,依然能够彻底改变战争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