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纽约客》的采访
《纽约客》创刊于1925年,是米国新闻界和文化界举足轻重的综合杂志,内容以非虚构作品为主,包括对政治、国际事务、大众文化和艺术、科技以及商业的报道和评论。
上面也会刊发一些文学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和诗歌,以及幽默小品和漫画作品。
那位写了一辈子小说,却无法靠稿费养活自己的理查德·耶茨,他的作品就曾经被《纽约客》杂志拒绝过无数次,直到他死后九周年作品才被《纽约客》发表,而且还是以纪念的名义。
《纽约客》所发表的文章风格多是幽默、干练,理查德·耶茨写实、冷峻的风格与这家刊物格格不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纽约客》已经成为米国家喻户晓的刊物,更为米国文化界所推崇,在全球西方国家内拥有众多拥趸。
戴维·莫里斯对林为民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在一周后汇总成了一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专访文章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纽约客》上。
“五月的一个工作日,时钟指到上午九点三十分,来自中国的作家林为民打开了他在纽约曼哈顿区临时借住的公寓大门,他是个年轻的过分的年轻人。
他不喜欢接受采访,特别是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按照他的说法,是双方的思维方式不同阻碍了交流。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不喜欢自己讲的话变成无用的废话。
在他看来,笔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远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心。
对于很多米国读者来说,林为民的名字并不陌生。这几年时间,米国的读者和观众们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各种媒体、文学作品、戏剧作品当中听到、看到了他的名字。
但对于这位来自遥远中国的作家,读者们的了解并不多,这次的访问将会为你们全方位的介绍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作家。
……”
戴维·莫里斯作为从业二十年的资深记者,文笔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采访那天的过程也很愉快,通篇文章看下来,为读者展现了林为民的正面形象。
阿瑟·米勒放下了报纸,笑眯眯的看向林为民,“林,你真该多接受一些采访!”
“得了吧,应付这些记者太让人头疼了。”
“戴维·莫里斯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记者,他在文章中对你不吝溢美之词,充分说明了你在这方面的天分。”
林为民不理会阿瑟·米勒的调侃,说道:“选角的事你们自己定就行了,这部话剧在米国公演,我不可能从头跟到尾,没必要事事都插手。”
阿瑟·米勒见他的态度真诚,没有再提关于选角的事,转而问起林为民的行程问题。
“前两天跟国内通过电话,短时间内是回不去了。这段时间就暂时留在米国了,我打算趁着有时间带慧敏多出去转一转,窝在纽约的时间够久的了。”
阿瑟·米勒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霸王别姬》暂时不需要你操心,你可以放心的出去玩了。”
两人正说着话,阿瑟·米勒家里的电话响了,等他接完电话,林为民告辞而去。
回到达科塔公寓,陶慧敏告诉林为民上午有人打来了电话。
“是上周在安妮家见过面的罗杰·斯特劳斯先生,他想请你喝杯咖啡。他找你能有什么事?”
陶慧敏这一个多月来,语言进步了不少,但那天罗杰·斯特劳斯的话她只能听个一知半解,如果都听明白了的话,大概会理解罗杰·斯特劳斯打电话找林为民的意思。
“应该是小说的事……”林为民跟陶慧敏解释了两句。
从到79街左转一直走,尽头就是哈德逊河。
河边有一间咖啡馆,名叫船坞。
从哈德逊河吹来的风清凉、柔和,带着咸腥的味道。安静的船坞里遍布游艇,象征了纽约城的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