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都懵了
沈旭东有好些年没录制过综艺节目了……
主要还是不合适。
突然又不是艺人,不需要曝光度支撑。
另外,他也不是马芸,不需要打造人设,也不想做什么商界领袖,一句话:他没有上综艺的需求!
而且……现阶段流行的真人秀也不适合他……
至于访谈类综艺……
他懒得参加,答应《十三邀》,只是因为许知远……
倒不是觉得许知远有文化,也不是欣赏他,就是想聊聊天而已!
事实上,许知远贩卖的是焦虑情绪,写的很多东西也是拾人牙慧,比方说许知远写了《许知远:重新想象印度》《许知远:到印度去!》,里面的内容跟雷军2001年写的《到印度取经》一模一样……
没错,就是小米的雷军。
雷军卖过自己的知识分子人设吗?
至于许知远的代表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给人的感觉就是,45度望天的郭老师……
而且还没有郭景明写的有意思!
该说不说,郭景明的小说辞藻华丽,文笔细腻,情节曲折……当然,内容空洞,但确实很有意思,推荐《悲伤逆流成河》……
……
见面,沈旭东戴上耳麦,然后坐下。
采访的地方是公司的休息区,靠近阳台……
夕阳西下,背后就是黄昏,淡映着俩人的脸。
许知远先道:“我看过你的《漫长的季节》,写的真好!”
“谢谢,”沈旭东笑了笑:“那是我去东北旅游时候,有了感觉,然后写的。”
“……我很好奇……谢谢……”
工作人员端来两杯茶,许知远接过,道了声谢,然后问沈旭东:“你不喝咖啡吗?”
“我一般早上喝一杯,下午时候都喝茶……”
“那……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
“大一那会……我不抽烟,写东西的时候,习惯了手边放一杯绿茶……”
“我感觉你写的东西题材涉猎太广泛了,武侠、仙侠、然后是现实主义题材……”
沈旭东随意道:“那会年轻,想法很多……”
“80后三大写手,只有你还一直坚持写作……”
“写作最好不要用‘坚持’这个字眼,我写东西是因为我喜欢……刚好有表达欲罢了……”
“做电影也是?”
“对!”沈旭东点头:“电影本身也属于表达艺术,我要是没有表达欲,也不会做电影……”
“但你拍的大多数都是商业片!”
“因为我要做的东西,投资都很大,投入巨大,参与的人数众多。
这就要保证投入能够得到回收,就必须要追求商业价值。”
“那他的艺术价值……”
沈旭东摆手:“那你说我写的东西有什么艺术价值吗?我看也没有吧,但他们都很畅销……”
顿了顿,沈旭东接着道:“全球艺术市场最值钱的大多是名画。国内外都是这样。那么这些名画被挂在最牛逼的艺术馆里,它们是足够被称为艺术品的,艺术品自然是有艺术性的,这个你不反对吧?”
“对!”
“那么,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名画的价格,用天价形容不为过吧。价格是不是商业性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些艺术品具不具有商业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是不是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不共戴天的?”
“票房高的商业片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参考性……声光电集合,几万人参与的电影,管它是什么类型,怎么可能没有艺术性?”
“商业片和文艺片,商业片,在我看来就是用快捷且被证明有效的‘套路’快速完成价值观的传输。简单讲就是不太设阅读门槛,艺术片更在乎作者自我表达,阅读门槛比较高,当然很多所谓的艺术片就是不懂讲故事的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