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许多人总以为名校群英闪耀,却不知名校奇葩的占比绝不比任何地方少
崔子尧讨厌死了韩涵。
那种厌恶,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痛恨皇后与华妃,畏缩又刻骨,隐忍又强烈。
她讨厌她的掌控,居高临下。而这份居高临下里又分明带着自卑——顶级律所律师的第一鄙视链是学历。而韩涵的短板,也在学历。
学历的鄙视链,从来不是学位越高越好,关键在于接受顶级精英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好:Top2的硕博学位难免会在Top2的本科学历面前低下昂贵的头颅,而Top2的本科生,则坚信最群英荟萃的地方,是自己全国知名的高中。他们喜欢淡淡开口:“哦,你知道我的高中吗?就是那个某中。只要你在那里被打击锤炼过,就会知道,清华北大,呵,根本不算什么。”
这句话,也是韩涵的口头禅。
韩涵从享誉全国的中学毕业,只可惜高考不尽人意,只上了普通政法院校,好在家里给力,混到了国外学位,不知几流的英国法学院替她镀金。
于是高中毕业二十年,每每回顾往昔,韩涵还是要依靠自己的高中母校在律所众多尖子生中叱咤风云,似乎人生巅峰仅此一刻。她将她的高中端端正正写在领英、写在求职简历、写在微博豆瓣等全部公开网站的个人主页,写在每一次见到陌生人时自己的每一个潜台词间。
社会总试图教育一个人:学历不代表能力,充其量只能代表他考试的能力。然而囿于这个社会的筛选成本,公司、学校、第三方只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把一个人的学历当成能力的最主要判断标准。许多人总以为名校群英闪耀,却不知,名校奇葩的占比绝不比任何地方少。
名校光环是很玄妙的东西,他让一部分人渴望摆脱,也让一部分人心安理得用它牟利。名校的校长总爱寄语一句:“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只可惜现实里总有一部分毕业生,一辈子的巅峰就在于曾经。十年过去,仍旧只能以母校,作为唯一荣耀。
喜欢装学历逼的人往往只有两种,要么是除了学历一无所有,要么是履历多少存在瑕疵 :他们沉溺在每一个现实自卑的间隙里,奋力忆往昔峥嵘岁月。
而崔子尧,不得不在一次次出现了错别字、思路偏差、开电脑不及时的时刻,听到来自上司的一句句:“唉,我说你们P大,越发不行。不过也对呢,哈哈我们高中时候,混地不行的才去清北。”
她只能挤挤嘴角,对上司勉强地笑。
崔子尧从来相信自己是天之骄子。她聪明,漂亮,落地的白天鹅,骨子里却有狼。她从千军万马中考上P大,又打败一批应届生进入A所实习。竞争与淘汰是家常便饭,适者生存是她的宗旨。她怀揣着梦想从校园迈入CBD,渴望看见闪闪发光的一切。 只可惜加入团队的第一天就带了沮丧,她看不起她的导师:领英上最炫目的学历是高中,朋友圈里是减肥药广告,办公桌上摆着一瓶红酒佯装格调。
韩涵尽量在他们面前展示精明能干的势头,用资历与掌控欲调教新人。她害怕露怯,所以色厉内荏。崔子尧表面恭顺,内心却不屑:“再过三年,我在这个领域,一定干得比你好。”小小的心声似乎也被韩涵觉察到,她开始害怕来自后浪的威胁。而前浪的手段也足够粗暴——她知道如何用大把的琐碎的事情磨光他们的耐心:
比如让他们提早来办公室替自己开电脑。比如让他们一遍遍检查文本与错别字。贴发票。做杂事。撰写团队新闻稿……用日复一日低级而繁琐的工作溺毙他们的野心。
好在崔子尧擅长隐忍。她告诉自己,适者生存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对手。咬牙忍受韩涵的每一天里,她发誓:“如果你没有办法让我滚蛋,那么,总有一天,离开的那个人就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