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引经据典
朱标喝了一口桌子上的酒,哎嘿,这不就是他从江南带回来的,不愧是亲爹,都不等他孝敬自己就先喝上了。
莫名的想起了自己失去的一把有故事的匕首,都一年了,朱标也不知道自己父皇到底把它藏到哪里了。
朱标咽下有些苦涩的酒后说道:“儿子当世子的时候就没少跟着您处理公务,何况管理天下跟管理一个州府的差距也没那么大。”
朱标自小就没少看朱元璋等人批阅的公文,看的多了学的就多,说到底朝廷政务左右也就是那些事,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若是有复杂些的就叫来中书省的官员或者六部尚书商讨一下,总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去实行。
朱标揉了揉眼睛说道:“一道奏章起码有大半是废话,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就不能干脆的说出问题和解决办法,这得改,至少一天能省下一个时辰的时间。”
朱元璋无奈的说道:“咱自前年就没少骂他们,可他们好像不带这些屁话就不会写字了,教训多少遍都没有用。”
朱标想起刚才自己看的什么三皇五帝、仁义道德之类的东西就烦,山东没有下雨跟三皇有什么关系,河南两村争水打群架又跟朝廷不敬孔孟有什么关系,沿海倭寇来犯还是黄老之学不兴盛的原因了?
这些官员写的奏章就跟科举时候用的文体差不多,习惯性的引经据典用什么微言大义,总之就是私货太多,仿佛就想让皇帝从奏章中看出他们多么学识渊博一般。
朝廷公文奏章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效率,能最快最准确的解决大明境内的问题,而不是还得浪费时间读完一篇长篇大作再从里面找出解决的办法。
朱标认真的说道:“可以下死规定,往后需要批阅的奏报公文必须压在五百字,用字务必简洁明了。”
朱元璋皱眉想了想,他是个传统的人,并不怎么喜欢变动,而且要是有什么大事耽误了怎么办?
朱标接着劝道:“五百字不少了,什么事都可以说的明白,儿臣刚才数了数那些人上的奏章,把没有用的去掉,也就能剩下两三百字,要是想看文章典故何须看他们的。
朱元璋也想起往日批阅到深夜抓狂的瞬间,他感觉自己天天批奏章批的都快学富五车了,估计考个举人都够了,实在是看的太多了。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直接下令那些文官儿又要闹事了,等过几天找个由头,发发火顺便定下规矩,他们也就不敢来放屁了。”
朱标闻言点点头,然后从刚才拿来的奏章中抽出了一份,是户部侍郎茹太素的,朱标刚才看的最生气的就是他的,大略一看两万字,其中他娘的只有结尾处两百字概括的三条工作建议是有用的。
朱元璋看了看名字就了然了,此人的奏章只能看最后几句话,前面朱元璋不找人翻译都看不懂,刚开始没少受罪。
父子俩对视一眼,正好拿这个老家伙杀鸡儆猴,最起码也得打个几十廷杖,往后看谁还敢长篇大论,这么一想仿佛这酒都好喝了。
一旁的太监看这个样子赶忙命人去御膳房端来饭菜,老朱闲了一下午都是不饿,喝着小酒看着朱标送来的奏章,朱标则是边吃边说他在沿海还有杭州的见闻。
虽然知道自己父皇早就接到大略的消息了,不过该说的还是得说一说,其中有不少不合规矩的作法,比如让汤鼎当海盗或是收下江南世族等事情。
朱元璋听后都是点点并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儿子愿意折腾点也没什么,何况都是些小事儿罢了。
吃饱喝足后父子俩出去散步,朱元璋今日是真的轻松了许多,否则这个时候应该还在批阅奏章,毕竟他中间还得召集官员讨论,巴蜀战况也得关注,林林总总的事情耽误下来批阅奏章也就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