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李治不头疼(26)

◎唐高宗的哥哥推荐杏仁粥◎

比起北地的战事和皇帝家的后院, 其实寻常百姓更关心自己的生活。

第一期《大唐周报》写了什么?

没看过,不知道, 不感兴趣。

陈婆婆是长安万年县的一位市民。

她平日里以卖杏仁粥为生, 全靠支起一个摊子、一口砂锅,从年轻妇人熬成白发老妪。她是北周大象二年生的人,经历了北周的灭亡、隋朝的兴衰, 又亲眼见证大唐的建立。

要问她哪个时候过得最好?

“现在的日子好呢,这几年有饭吃,没打仗了。”

陈婆婆笑起来的时候, 满脸都是褶子和雀斑。

好多年前, 各路英雄争斗,害得长安兵荒马乱。陈婆婆在那个时候失去唯一一个儿子,她家儿媳说回河南道的娘家看看, 却一去不再复返, 连音信都不再有。

不知道她是死在半路,或是被贼人掠去。还是嫌陈家穷,男人死了要改嫁?

老太婆倒是希望儿媳是改嫁了,别遇到那些腌臜事情。

幸好儿媳临走前,没把小孙子带走。

陈婆婆用布条把孙子绑在身前,生怕有人把她的孙子抢走。乱世的时候,她听说过有人是吃小孩, 吃惯了嘴,变成专吃小孩的魔鬼。

小孩子的肉多嫩啊!

她藏了半袋米在床底,用米粥把孙子喂大。圣人结束了乱世,长安终于再次爆发出生机, 现在她的孙子已经二十岁, 是该娶媳妇的年纪。

只可惜陈家不富裕, 陈狗子长那么大,连说亲的都没有。

“不急,我家狗子好着呢,以后会遇到好姑娘的。”

“祖母,不提这事了,我去捣杏仁了。”

陈狗子有力气,他负责采买、清洗、把杏仁捣烂成颗粒,这样煮粥才好入口,能浓稠如奶酪。陈婆婆负责熬粥,她把鬓边的白发绾到头巾里,防止让头发掉落到食物当中。做吃食这一行最讲究这一点,即使东西做得再好吃,若里面有头发,食客必定大倒胃口。

她很认真地围着锅灶烧火,缓缓地搅动着勺子,防止米粥糊锅。她家卖的杏仁粥加入梗米和糖,口感香醇甜糯,不仅好吃,还是一道药膳。

谁家小娃娃咳嗽不爱吃药,定会缠着耶耶和阿娘,来她的摊子吃上一碗杏仁粥。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之效,吃过的娃儿没有不说好的。

以前有一个穿着富贵的小胖子很爱吃杏仁粥,每次出手非常大方,给的赏钱很多,陈婆婆特别喜欢这样的客人。后来小胖子长成大胖子,走三步喘一步,人不怎么来了。

陈婆婆心想,贵人吃的美味多了,定是看不上她家的粥了。

虽然陈婆婆家的杏仁粥做得顺滑香甜,但是除了咳嗽的小娃娃,旁人吃得不算多。杏仁粥是寒食节的特色食品,跟粽子在端午节的地位差不多。

谁见过有小吃店是单卖粽子成为百万富翁的?

恐怕很少。

除非过节,平时吃粽子的人比吃油条/包子/馒头的少。

同理可得,陈婆婆卖杏仁粥的销量并不高。

杏仁不耐放,潮了会很难吃。梗米也一样,新米跟陈米熬粥完全不是一个味儿。这样一合计,因成本所限,卖杏仁粥的生意只能挣个温饱。

而且这种收支略有盈余的状况,终于在一次杏仁发霉的情况中,被打破了。陈狗子在捣杏仁的时候,发现装杏仁的坛子不知何时被磕开一条裂缝,杏仁受潮,表面长出来一层灰白色的霉。

这里可是足足二十斤杏仁,花了五百文买来的,是熬一个月杏仁粥的量!

“祖母,这些杏仁不能用了,这可怎么办啊?”

“杏仁不能用……做完这几日的量,之后便把这个摊子关门罢了。”

陈婆婆擦了擦眼睛,背过身去,不让泪水落到杏仁粥里。熬好的粥是甜的,她的心里却好苦。

她撑了那么多年,突然间觉得好累,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