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这四个字将施玉儿猛地惊醒, 她支吾了一下,有些含糊地答道:“没什么,我只不过瞧你没什么气色, 在想该做些什么给你补补身子罢了。”
沈临川并未答话,不知有没有信, 但是无论他信不信施玉儿都不想去深思, 此言落后,她便逃也似的离开了。
的确, 沈临川很俊美,但是一想到自己竟然看愣了, 她便一阵脸热, 直怪自己没出息。
次日清晨,天边方泛起鱼肚白, 屋顶的灰瓦上凝着厚厚的白霜, 施玉儿哈着寒气从屋里出来, 往东边侧卧望了一眼,才去烧水洗漱。
施叔祖家的院子是从前还未发家时施家老祖的院子,曾经住过三代人,到了施玉儿父亲这代才分开,院子地面的青石砖上有钝物砸出的裂缝, 砖面上透露出一股与年纪相符合的沧桑。
从前如此热闹的一个家族, 如今便也只剩下一花甲之年的老人还苦守在此处,其余人皆各奔东西或天人永隔。
屋檐下的蛛网上凝着细细的水露, 横梁之上有密麻细小的蚁洞, 春日新燕来时筑的泥窝还稳稳当当悬在厨房的檐下, 黑色的窝上有几根燕毛露出一个角细颤, 等着来年开春时主人家再归来。
日子一日一日的过去, 一月一季一年,再有燕来时,却不知是否还是从前的那只。
施玉儿将锅里的粥熬到稠白,发出细软绵密的香,才用发黄显旧的老瓷碗将粥汤盛起,端到院子外。
风没刮,但寒意却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鼻间虽没吐出雾气,但吸入的却都是刮的嗓间生疼的凉。
天暗的像是只点了一盏煤油灯,光便从云层之上匀出不多的几缕下来,等分到这一方小院时,便只剩下寒酸的可怜的一星半点。
施玉儿从施府出来时就连一件换洗的衣裳都没带走,还是昨日族长夫人出面将她入施府时自带的那几件衣裳拿了过来,她才有衣裳换洗,不至于太过窘迫。
天边涌着浓重的雾气,施叔祖习惯早起,此时他坐在桌边喝粥,颇有些心不在焉,待到一碗粥饮闭,才终于犹豫着忍不住问道:“玉儿,你与叔祖说实话,你与那盲人夫子可是真的两厢情愿?若是你有苦衷,便与叔祖说,叔祖定然为你做主。”
闻言,施玉儿将筷搁下,微垂下头来,眸中涌上一丝羞愧,答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便是孙女儿自愿的,怪不得他。”
她不仅是自愿,那日里,是她求着沈临川碰她,她实在是受不住药性,那种滋味比让她死了还要难受。
施叔祖眉目中浮现出淡淡的忧愁来,从鼻间哼出一声粗气,半响,才又闷声道:“他虽然也算有担当,但也不能算是良人。”
“我知晓你素来懂事,定然不是如此不知规矩之人,你有苦衷,便与叔祖说!”施叔祖辗转反侧一夜,却还是不能接受让施玉儿与一个瞎子过一辈子的事情,他苦口婆心地劝道:“你还有我这个叔祖在,无论如何,叔祖还是你的依靠。”
施玉儿知晓,若是自己将事情的原委说出来,叔祖定然会想办法替她出气,但是事已至此,定然再无转圜的余地,且叔祖又年事已高,她不愿再劳累他人为自己奔波受苦,于是只说道:“孙女儿想,沈临川是个好人,跟他总比跟林子耀或者曹通判都要好。”
她婚前无媒苟合之事在施家上下并不是秘密,就算叔祖为她想尽办法瞒下,只要有心人稍一打听,便可将事情始末知晓,所有事情到头来还是会回到原点,或许情景只会更加不堪,她别无选择。
“苦一些累一些都没关系,”她的唇边勾起一抹略显苦涩的笑来,“孙女总不至于太受委屈。”
清晨很静,二人的话被沈临川尽数收入耳中,他轻触着自己胸前的紫檀木牌,又缓缓阖眼。
没有树叶的枯枝在黯淡的天幕之下矗立着,待到北风起时,便只能摇晃着枝干随风而摆动,吐尽了萧瑟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