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育秧么,从种子落地生根到出芽、到分苗,空气湿度温度好的话,最多三十天能完成,如果湿度温度达不到最佳,大约四十五天左右也能分苗。
但育秧也并不需要人们足足忙够三十天。
只要忙完开头,后面的事情就得交给时间了。
栀栀和小伙伴们商量过,难得这些从正义岛借调来的五十个叔叔爷爷们配合得那么好,所以索性:先把海鸥岛上的新自留地里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田给种起来;然后再把已经成熟了的旧自留地里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田一一收获。
是的,知青们自上岛以来就不停的劳作,为的就是大面积的开荒、积肥养地。
目前正好到了旧自留地里的作物还没完全成熟,但又面临着春耕的尴尬境地。如果要等到旧自留地里的作物完全成熟以后再种植新一轮的作物,一来会耽误时间,二来会损坏土壤里的肥力……
所以现在,只需要将去年同期开出来、已经沤肥得很成功的荒田种根据时令种上新的庄稼就好。
至于旧的自留地,等到丰收以后,把地空出来养肥,秋天的时候可以按照导师们的要求,再种一季农作物。
于是,当栀栀安排大家在新的自留地里准备翻土、进行耕种前的最后准备时,她把正义岛的徐拥军和孔兰薇也叫了过来,让他俩也一块儿参与劳动。
在这之前,栀栀和徐拥军他们商量了一下,匀出了五十斤优质实验稻种,也一块儿育了秧。
1967年3月16日,海鸥岛知青们开始播种玉米,一共二十亩的玉米,花了差不多七八天时间才全部种完。
3月23日,知青们终于将第二批的二十亩水稻秧苗种下。
到了4月3日,第十、十一生产大队委托海鸥岛育秧的稻种被分批送到东陵岛和南瓜岛。
栀栀指定李爱国和于丽娟为第十、第十一生产大队育秧服务售后负责人,由李爱国和于丽娟来指导第十、第十一两个生产队的实验田种植计划。
4月10日,知青们收获了他们的第一季水稻,过秤后得出了亩产670斤的好成绩!
4月15日,知青们和叔叔爷爷们一块儿种下了二十亩的实验小麦。
……
到了4月23日,海鸥岛的抢种、抢收工作基本完成。
岛上没有打谷机,但第十、第十一大队有,而且现在他们也没有庄稼可收获,就很大方的借给了海鸥岛。
用打谷机把谷粒从水稻上打下来以后,还要晒干,再用椿米机碾去表皮的谷壳……
谷壳就是糠,需要用筛子过滤,剩下的就是白胖可爱的大米了。
当然,打完谷子的稻穗就是禾杆,收集起来统一焚烧了当成返田肥料。谷壳(糠)收集起来,是喂鸡鸭猪的最好饲料。
小麦的收获比较麻烦。
东陵岛和南瓜岛本身不种植小麦,所以没有合适的磨小麦的碾子。不过,赵志强给栀栀介绍第七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陈建柏,说他那儿有。
栀栀去跟陈建柏商量好了,让直接把海鸥岛上的13亩地丰收的四千斤麦粒送到七大队去,直接请七大队帮忙碾壳,麦麸回收,报酬是五百斤面粉。
一个月以后,栀栀就收到了二千七百斤的面粉和五百多斤的麦麸。
再加上之前15亩地、亩产平均670斤,总计一万斤稻谷,去除糠皮之后还余7千斤左右的大米……
知青们的粮仓被塞得满满的!
啊对了,还有玉米!
玉米的亩产量在600斤左右,不过,栀栀她们种植玉米的目的不完全是当成人的口粮,更是想用来当成家禽的口粮。
现在岛上的粮食多了,住民又少,栀栀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于是这天晚上,她在读书室里召开知青大会。
“现在我们手里有7千斤大米、2千7百斤的面粉和6千斤的玉米……已经足够我们18个人吃上一整年的,而且到了秋天我们还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