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隔日一上班,沈天涯就和罗小扇去了傅尚良办公室,向他汇报了东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将他们用名录和相册作为借款依据的事取笑了一通,最后特别强调了他们没有工商和税务手续的事实。傅尚良笑道:“这些我都清楚,让你们到东方公司去跑一趟,不过让你们完成一道程序而已,说明财政局对每一笔借款都是非常认真的。”
沈天涯和罗小扇都有些泄气。他们原想引起傅尚良的注意,对这笔借款再慎重考虑一下,不想傅尚良一句话,把什么都说穿了,他们再不好多说了。只听傅尚良又说道:“写一个材料吧,附到合同后面。”两人问他,准备借多少,傅尚良沉吟了片刻,伸出两根指头,说:“两百万吧。”
两个人又是一阵惊讶。财政周转金不像银行贷款,借贷规模都不大,连家底较厚的国企都很少给这个数,更不用说个体企业了。两个人于是不自觉地鼓大双眼盯住傅尚良,像不认得他似的。嘴巴也张开着,一时合不住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两百万?”
傅尚良见不得他俩这模样,说:“这钱又不是你们自己的,脸色这么难看干什么?”两人这才把目光从傅尚良脸上收回去,垂下了头。傅尚良大概也觉得在一个财政赤字过了两亿的昌都市,两百万周转金的确不能算是个小数,有必要跟这两个经手人一个小小说法,于是关上办公室门,用一种低沉而无奈的语气道:“你们不知道,为了这件事,欧阳书记不仅让他秘书郭清平给我打过两个电话,还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亲自做了交代,这个数字也是他钦定的,我们还有什么二话可说?”
按照傅尚良的指示,罗小扇很快把调查了解到的东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整理出了一个两千字的材料。罗小扇没法只写东方公司生产经营的所谓的成绩,还从不足方面列了几条,适当做了一些分析。然后拿着材料到文印室打出初稿,交给沈天涯过目。沈天涯把材料上不足方面划掉了一些,在成绩方面加了一些溢美之词,重新打印了,交到傅尚良那里。傅尚良又加了些成绩,砍掉一些不足。就这样,材料定稿时,东方公司差不多已是一个无论生产销售还是经营管理都没任阿漏洞,成绩突出,只赢不输的名优企业了,好像财政局不把周转金借给他们,简直就要铸出天大的错误。
不过沈天涯把面目全非的材科还给罗小扇时,提醒她道:“那份改动前的原始材料写得最好,没扔掉吧?”罗小扇说:“没扔掉,另外还把我在东方公司记下的一些没法写上材料的数据也留了下来。”沈天涯叹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领导三五年一换,我们恐怕还得在财政局干到退休那一天,以后一旦有什么事,还不要找到我们这些当事人头上来?”
接着两人一起拟好一个两百万元周转金的借贷合同,再把傅尚良和东方公司孙总双方法人代表叫拢来,跟经手人一起在合同上签了字。孙总还让同来的会计把东方公司的账号交给罗小扇,然后说:“感谢财政局领导对东方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后东方公司出了大效益,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市政府和市财政,多纳税款,多做贡献!”在场的人都说:“东方公司会蒸蒸日上,成为全市纳税大户的。”
最后就等着罗小扇拿着合同写拨款书,交给预算处盖章送银行了。因此临分手时,孙总特意走到罗小扇和沈天涯前面,讨好道:“二位处长,还要麻烦你们多多费心,早点把手续办妥。”两人说:“孙总你放心好了,我们会把领导的指示坚决落到实处的。”
只是罗小扇并没立即就写拨款书,她把合同放抽屉里压了好几天。东方公司急了,给她打了好几个电话,罗小扇都以户头上资金不够为由拖着。东方公司又给沈天涯打电话,沈天涯去问罗小扇,罗小扇只用同样的话答复他。又过了一个星期,沈天涯又接到了孙总的电话,问贷款的事,沈天涯跟孙总解释了几句,给罗小扇去了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