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番说笑之后,考教就开始了。
一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乃是何意。”
谢宁答:“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至孔老夫子的话语录《论语—学而篇》,圣人认为,喜欢花言巧语的去迷惑他人的人,不是什么好人,面对学问,表面上的敷衍对待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面对学问,要真诚认真的对待,通过学问来修心,修身……”
提问的这一句话是常常出现的,也是所有读书人都明白的一句话,这话若是拿去问其他人当然简单;但是考虑到谢宁的年龄,这样的表现就是很优秀的,谢宁答完,何询直就将腰上的玉佩摘下来送给谢宁。
谢继宁看向刘方杰,刘方杰笑道:“还不快谢谢何夫子,其他的夫子都有好东西,只是看看你能不能得了。”
“子和兄来势汹汹啊,我这里有一个镇石,继宁来看看喜欢不喜欢。”周克明一手轻摇折扇,另外一只手笑着将腰间的荷包里面的镇石放在桌上。
谢继宁行了一个礼,等着周克明的提问:“《乾》:元亨,利贞。后面的知道吗?”
“初九:潜龙……《坤》……”(1)
虽然《易经》谢继宁尚未学习,但是谢继宁曾经看过,加上周克明只是问背诵不需要解释,所以谢继宁轻松流利的背诵出来了。
周克明惊讶极了,他问出问题才想起来,谢继宁出生于农家,启蒙老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童生,这样的条件不会像读书人家或者能延请名师的人家那样,在考试还没需要的时候就能提前学习易经了。
没想到谢继宁出乎意料的背出来了,倒是另外的惊喜了。
谢继宁背了数条,周克明连忙叫停,然后将谢继宁叫到身边,亲手将方镇石挂在谢继宁的腰上,然后说道:“刘兄收到了一个好弟子啊!”
何询直:“有井不知深,先将绳三折入井,井外绳长四尺,后将绳四折入井,井外绳长一尺。问:井深绳长各几何?(2)”
谢继宁立马回答:“井深8尺,绳长36尺。”
“今有……”何夫子问,谢继宁回答,何夫子问得快,谢继宁就回答得快,问得慢就答得慢。
应文和朋友在一旁默默的回答问题,直到何先生问算赋方面的,还越问越难,两人都已经跟不上了,谢继宁却还是游刃有余。
旁边一人颇受打击,他就是威宁县县令秦怀中之子秦弘厚,他年方十八岁,少年扬名,年轻气盛。
十四岁就考上了童生,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少年天才之名远扬,非要拜师刘方杰,特地从威宁县来到怀安县读书。
结果横空出世一个谢继宁,在童试中考得第一,不出意外,明年再考,谢继宁就是板上钉钉是童生,九岁童生,还是一个农家子,他们几人都颇为不忿。
加上威宁县和怀安县的县令之间微妙的关系,秦弘厚就大胆的怀疑起了谢继宁的考试情况。
其实不止他一人怀疑,众人心中都有些许疑问,只是大都放在心中,况且谢继宁的家庭条件,许多人都知道,那样的家庭没有能力做什么。
结果今日见谢继宁在几位先生的考教下,对答如流,侃侃而谈,这才知道谢继宁的真才实学,县令赵大人公平公正,正感念中,只听得门房传来:“县令大人到了!”
在场的众人都起身相迎。
原来刘方杰特地邀请赵怀瑜来做为自己收徒的见证,赵怀瑜欣然带着下属前来,众人纷纷见礼,赵怀瑜一进门就恭喜道:“恭喜刘先生得此佳徒。”
“同喜同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长有。(3)怀瑜兄乃是宁哥儿的伯乐啊!”
两人互相恭维,然后相视一笑。
一番热闹,拜师仪式就要正式开始了,只见众人纷纷肃穆,刘方杰先是带着谢继宁往孔子像前面,行礼上香,拜见祖师爷,下人早就已经将备好了蒲团和线香,谢继宁抬头一望,只见烟雾缭绕间,画像上的孔子显得越发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