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十日后, 玉鸣。

张景芝等来了皇帝的回信。

萧岭的意思非常简单——打。他完全赞同张景芝的看法。

但若动兵,则必要胜,且要速胜。

朝廷业已在核算战事所需粮草辎重等物, 不日即有专员押送物资至玉鸣。

短短数百字, 看得张景芝愕然。

国之大事, 在戎与祀。

他以为, 皇帝会犹豫,会犹豫张景芝能否一战功成, 犹豫此役所耗费银钱粮草,更犹豫……张景芝对于昆舆兰楼阙将出兵观点是否可信。

毕竟,摆在眼前的状况是羌部对玉鸣的骚扰极大减少了,看起来非但不危险, 反而呈现出一种示弱平和之态, 在这种时候,张景芝对皇帝说, 昆舆兰楼阙可能出兵, 皇帝会如何想?

会不会以为, 张景芝这是在虚报军情,以图朝廷供给资源,若只是谈, 尚可令人放心,可若想借此壮大势力, 便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了。

可皇帝却没有一丁点疑虑。

张景芝将信纸扣在案上,若有所思地望着信上笔体锋利无比的字迹。

皇帝显然不是个蠢人, 就先前其种种所为来看, 他非但不蠢, 还是个聪明人, 越是聪明的人该越多疑多思,况且,是萧岭这样尊崇无比的身份。

他该多疑。

可他没有。

张景芝脑中突然出现个荒谬的想法:难道他那个好学生的枕头风就这般有用不成?想到这,自己都觉得可笑,失笑摇头。

与之一道送来的还有谢之容的信,此举,不可谓不亲密,不纵容。

张景芝拆开谢之容的信,一行一行地看下去。

比起萧岭的简短,谢之容的信要长的多,他在可能将要到来的战事上没有表达任何想法,同张景芝说的只是朝廷诸多官员对于战事的反应,就大部分朝臣而言,势态绝没有紧急到有必要兵戎相见的程度,朝廷没有必要去为了昆舆兰楼阙可能出兵这个理由而率先出兵,况且,眼下朝廷刚刚打完一场仗不足四个月,正是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时候,贸然出兵,倘若不能速胜,于国力民生士气都是莫大打击。

有朝臣则认为,若昆舆兰楼阙真有动兵之念,不妨先派人去谈,倘不过分,不妨先答应,待四海升平,国库充裕,再做图谋。

这话看得张景芝冷嗤一声。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止。

先向羌部低头,只能暴露出朝廷怯懦畏战,已无有一战之力,反而会令昆舆兰楼阙更加肆无忌惮。

再向下看,见这话遭了皇帝反驳,谢之容旁的都写得言简意赅,唯独在写萧岭说了什么时,是一个字都不愿意省略的,皇帝当廷驳斥,“谈?卿以为谈和是为休养生息再做图谋,焉知昆舆兰楼阙不是要鲸吞蚕食徐徐图之?”只有一人知道休养生息?直接与昆舆兰楼阙议和,反而更中其下怀,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获得朝廷莫大让步与好处,还摸透了朝廷的底牌,昆舆兰楼阙乐得朝廷派人来谈。

到那时增长了羌之国力,又助长了其气焰野心,想要动兵伐之,更难如登天。

可朝臣的担忧亦不无道理。

多年来,张景芝一直守在玉鸣,仅是镇守,而非出击,并无一场主动对外的胜仗。

况且,玉鸣踞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也有官员觉得,张景芝但凡不是个庸碌将领,都守得住玉鸣,对于张景芝的带兵之能很是担心。

这话也被萧岭驳了,大意是张将军是先帝一手栽培,卿是在质疑先帝看人的眼光?

张景芝继续向下看。

大部分反对,一部分不言,还有一部分同意出兵,但多是兵部的人,或者与兵部相关。让张景芝惊讶的是,户部居然没有作壁上观,也没有明确反对,已在接管户部事务,实际上位同户部尚书的萧琨玉就明确表示了支持。

张景芝挑眉,户部当真是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