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确认
卤石为什么会被严令禁止私自入关?那还不是因为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铸黄金,八贤王不可能连这点都联想不到。
但一般来讲,无商不奸,怎么可能会有商户苦心孤诣地逾越律法、甘冒掉脑袋的风险,就为了给老百姓谋福利?
“包拯,你是不是当真糊涂了?”
包公便恭敬道:“启禀王爷,下官此刻非常清醒。”
“清醒你还说得出这种话!这种亏本的买卖,哪个商户会去做,甚至还一做好几年!”除非,林家图谋的,并不是钱财。
八贤王一刹那有联想到襄阳王的所谓宏图大业,但如此精湛的谋略,可不像他那个弟弟能想出来的主意,可……若真是如此呢?
八贤王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国家基业,即便这个人是他血缘上的弟弟。
“王爷,有人做事图名图利,但若图谋更多,则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我想王爷不难想到这一点吧。”包公说完,拜倒道,“下官知道王爷是担心国家社稷、百姓民生,下官亦能感忧王爷之担心,但今年北方普遍干旱,粮食减产,林家米铺能供应低价米粮自然是顺应民心的好事,但王爷又知,这些粮食到底从何而来?”
八贤王如今虽不大管朝中之事,但这些民生大事心里还是有数的,闻言便道:“林家的米,不都一向是从南方收购来的吗?汴河上的漕运,便有林家的船队。”
“不错,但王爷又知,北方米价上涨,南方要供应南北两地的米粮,价格势必也要上涨,如此再加上漕运的费用,林家却依旧低价出售,这里面的差价,王爷不妨细算一下。”
八贤王不过略略一算,头就开始痛起来了,果然这低廉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东西。
“你还想说什么,继续说罢。”
包公听此,便继续道:“然南方不比北地种植粮食面积广,下官在南方做官时,曾经下乡考察过,除开赋税,百姓会将收成的好米粮卖与粮商,之后将次一等的留在家中做口粮,林家所售之米粮,便是这种次一等的米粮,王爷,大宋这片土地,所能生长出来的粮食,总共就那么一些,北方有了林家的‘善举’,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安生过冬,可南方百姓呢?”
“他们山高路长,等我们知晓时,恐怕已为时已晚。”
包公这话,绝非夸大吓人,他方才又找了被派去两广查林方两人户籍之人,仔细盘问过,方知两广之地民生之多艰。
“王爷,事出有异,若非无私,必然有亏。此案若真与襄阳王无关,与林家无关,下官愿意辞官退隐,再不问朝堂之事,请王爷成全。”
包公说到此处,再次拜倒在地上,八贤王见其言辞恳切,心里也开始犹豫,毕竟倘若包拯这话属实,林家这“拆东墙补西墙”的行径,可不能再姑息下去了。
一则,是会扰乱北方的粮食价格,二来若因此造成南北两地的矛盾,绝不是一件好事,三嘛,若林家是为了名声如此作为,便决不能再叫他做大下去。
“包拯,那林家如今的名声,恐是如日中天,我知道你包青天的大名在百姓之中如雷贯耳,可你若是动老百姓的口粮,恐怕即便是你,也讨不到什么好去。”
或者说,林家倒台后,京中的米粮价格必然会有所波动,到时候京中百姓的实惠没了,勋贵官宦倒不怎么在意,反而是基数最大的贫苦老百姓,怕是要咒骂这包黑子多管闲事了。
包公打从知道这事起,每晚都深思熟虑,此刻已经将所有情况都想过,闻言便坚定道:“王爷,这些下官都想过了,但若我不做,朝中又有谁会去做呢?”
没有人会想要背负骂名,但若是不做,包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打从戴上官帽那刻起,他就早已将这些东西置之度外了。
一个人做官,若是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就会迷失本心,像是这样的官员,包拯见过很多,但若是因为一些难处,就自己退缩放弃,那么久而久之,底线也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