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章合一
纵然山中寿喜几乎以笃定的方式告诉何熙,这是没有可能的事,何熙还是没改变意见。
平静下来的山中寿喜甚至试图跟何熙聊一聊一家汽车公司的成长需要怎样的投资,何熙也没有改口。
山中寿喜只能很无奈地答应了这个条件。
不过,他依旧很固执地告诉何熙:“你是个很好的科研人员,但是对于资本的运作太粗暴狂妄了,不过显然你栽跟头是不可能回头的,如果到了那一天,大工愿意给你提供岗位。”
显然,即便何熙所说的材料还未经证实,但从王川华拿出的发动机,他已经确认,何熙是个人才,想尽一切办法将何熙笼络过去。
何熙笑着回答:“山中先生,谢谢好意,不过我觉得,你会见证奇迹的发生。”
山中寿喜直接摇头。
他的内心已经疯狂吐槽了:他见过的夏国人都是谦逊有礼的,怎么会有何熙这样狂妄的年轻人?!
不切实际,不顾现实,不听劝告!
如果不是她的才华真的闪闪发亮,山中寿喜觉得她肯定疯了!
而现在,他只能按捺住自己想吐槽的嘴巴,老老实实和何熙谈合同。
谈好了条件,合同却不可能立刻签署,这里面需要沟通的地方有很多,譬如何熙目前并没有完整版的样机可以展示自己的专利,可山中寿喜也并不愿意何熙在国内大张旗鼓的去做一个这样的样机——他怕泄露秘密。
所以,这个合同的签署就比较谨慎和严苛了。
一方面何熙必须保证自己的专利内容交出去后,大工拿到东西一旦反悔,她可以打官司要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一方面大工也必须保障自己万一要是拿到个西贝货,必须有条款可以直接终止合作并且向何熙提出索赔。
这样的合同,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马虎,自然不是咖啡店里说一说就可以。
事实上,山中寿喜和何熙谈拢之后,直接就回了京城——那里无论是住宿还是联络都比较方便,他需要时不时和总部沟通合同条款。
何熙自然要去的,不过去之前,还是又和张千山见了一面。
昨天一到海州,何熙就先去见了这位海州厂的新直系领导,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她需要从海州每年招聘一百名工业中学毕业的学生,送到樱花国去当学徒,学时半年,回来后进入何熙的发动机生产厂。
张千山要比吴维钟靠谱多了。
虽然知道何熙提的要求很吓人——这年头也不是没有派人出去学习,但都是国家行为,另外因为名额宝贵,外汇金贵,所以都是从各个厂子里选尖子。这样直接每年派出一百名新毕业的学生,前所未有。
当然这是好事,他给了保证:“如果你可以谈下来,那这三年三百名学生我肯定能给你匀出来。”
但他也没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何熙这天一大早就等在了他的门口,见了他就笑眯眯地说:“张处长,我可是不辱使命,跟山中寿喜已经谈好了,一年一百名,您可给我留好了。”
张千山是真讶异:“就这么答应了?你要交多少学费?”
这显然还是我们的没有走出去,一是担忧外汇少,二是总觉得得付钱,不可能免费教你。
何熙就说:“只有来回路费,还有每个月我会给学生提供二十块钱的工资,其他的都是大工来付。你不要觉得我们去学习技术是沾光的,你得想想,我们这也是免费的劳动力啊。”
何熙这个说法,倒是让张千山打开了思路:“那倒是,只是他们还能缺人吗?”
这就是对发达国家有着太大的滤镜了,总觉得人家什么都先进,什么都不缺,但实际并非如此:“正经的熟练工现在肯定不缺。不过他们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也好,所以人工特别贵。免费的学徒工肯定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