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情窦初开三娘子 玲珑的“怪”性子

打从这回之后,前院的人回来吃饭时,必要先问一句:“二妹妹今日心情如何?”若回说:“二娘子与往时一般”,兄弟几个就安心的回来吃饭;若回说:“二娘子今儿又在老太太屋里待了一天”,几人就得心惊胆战,思量着今儿桌上又要出现什么了不得的吃食了。

于是顾家上上下下都知道,家来的那位二娘子样样儿都好,就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怪脾气,爱折腾饭食。心情好了爱折腾,心情不虞也爱折腾,厨下的人一见她,打心里就发怵,每日都得思量一回姑娘儿今儿是高兴着还是不痛快着。

老爷子实在无奈,不得不扔给玲珑一本字贴:“若实在闲的发慌,便练练大字,你年岁尚小,不必日日钻营厨事,手上技艺娴熟即可,钻营太过,反失其韵。”

玲珑呆住,还有这种福利?这老爷子为了吃几口安生饭,可算是破大例了。

做针线能静心,练大字也能静心,到四月初八那日,玲珑练了整一天大字,到晚上,胳膊都酸疼的抬不起来。

二娘子来了又走,去中院冲老太太摇头,老太太摆手,只要别折腾,随她去。二娘子走后,老太太就长叹一声,想到茹婳自今日之后就得去别人家生活,心下也是难受的不行。

只是生为女子,终究是要经这么一遭的,谁都免不了。

……

五月,骄阳似火,厨下包了许多粽子也蒸了两锅曾瓦(其实是曾字旁一个瓦字,但不知道怎么弄不出来,念jing)糕,要过端阳节了。

读书人对端阳节看的很重,南方有晒书的习俗,也有龙舟赛,北方没这习俗,即不晒书也不赛龙舟,但是会起庙会唱堂戏。

邹氏同丈夫商量过,决定带家里的老太太和女孩子们去赶庙会。

玲珑知道后很兴奋了一场,来了一整年,终于有机会出去看看了。然而出了门之后,玲珑就开始后悔,一家子小脚女人,只走了小半时辰,还没挪出二里地,然后就走不动了,临时找了一处唱戏的班子前,顶着大太阳坐下听戏去了。

不仅如此,还拘着家里女孩们不许乱走,说大些的女孩子出去乱走就是抛头露面,小的几个又怕给拍花子拍走了,索性就在此处看戏才安生……

有沿街提篮叫卖杏子的,艾草辫子的,卖米粽的,乱糟糟香喷喷卖羊肉汤的,还有担着扫帚簸箩簸箕的,卖画儿的,画糖人捏面人的,开摊的算卦的,俏灵灵卖面叶子冷淘沽酒水的,喷火顶缸舞大刀的……莫如此刻,玲珑觉的,历史皆是鲜活的,整个城里的氛围都是活的。

南腔北调,如今是指戏曲的两个流派,南方爱听缠绵多情的昆山腔,北方喜听利落高昂的弋阳腔,戏台上是一出《打金枝》,老太太看的如痴如醉,也不知她是怎么听的,戏到哪一折,她只看上面演就能对几个小娘子说出个故事大概。

戏演完了,老太太也做了总结:“公主娘娘下嫁后,也得守闺训,孝敬公婆,可见圣人是将天下女儿都一视同仁的。”

言外之意,就是女孩子得守规矩。

玲珑看着街上来来往住的面容鲜活的行人,心不在焉的与姐妹们一道点头表示受教。

家里几个男孩子汗容满面的找过来,他们是不耐烦听台上吚吚呀呀的戏腔的,用衣袖轻拭了脸上的汗,便同女孩儿们说:“你们可有想买的?我们转街的时候一并帮你们买回来。”

女孩儿从来没上过街,哪里知道街上都卖了什么,只能说:“不拘什么,只要兄长觉的有趣儿,捡着买几件儿回来就是了。”

几个男孩子便走了。

看了一晌戏,老太太也乏了,日头又实在毒辣,邹氏便带一行人回家了。

这就……逛了一场寂寞啊!

结果晚上,府里就收到了帖子,说初八日,陈府尊请顾家人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