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制造业兴盛起来与民众感恩皇上
徐光启自然也答应了韩爌所请,表示到时候会派人请韩琏来天津。
而接下来,又有一批朝廷重臣的家人来拜访徐光启,探听口风,甚至连英国公张维贤这些勋贵都派了人来找他。
徐光启都一一应承着。
因为徐光启也明白,这种事,他是不能拒绝的,不然就是断人财路,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而徐光启不得不承认这些权贵还真是贪得无厌。
因为徐光启在天津城后发现,这里已经兴办起大量由权贵豪绅经营的产业。
虽然天津城的产业是属于皇帝的,连建造的城里铺面都是皇帝的,商家来天津城只能租赁营业,并缴纳天津城特有的营业税,但让徐光启发现,来天津城租赁铺面卖布匹、盐、油、醋这些的商人依旧是有权贵和豪绅背景的。
明显这些权贵豪绅还是很会赚钱的,朝廷刚花了大价钱在这里造一座新城,并让数十万流民在这里定居编户,这些人就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并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势力先租下了铺面。
徐光启也知道这是避免不了的,小商贩自然竞争不过这些权贵豪绅。
但徐光启很欣悦的是,朝廷将数十万流民安置在这里编户且以工代赈后,让这里的经济的确活跃起来。
虽然城内的铺面除了大多为权贵豪绅所占据,但其他空地也还是挤满了许多小商贩,连城外都摆满了各种地摊,甚至已经增设了不少酒肆茶楼。
毕竟造城和修整官路这些工程让这些新户民们有了不少收益。
只是他们的收益都是银币,所以,他们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取暖都得用钱去买,去产生经济活动。
所以,这里的消费很活跃。
“粮食主要是由粮业局售卖,不过,粮业局没那么多人直接负责粮食售卖,所以,下官还是让各商户来粮业局购粮,然后在由这些商户租铺面出售粮食给这些新户民,但按照陛下的谕示,粮价必须由粮业局确定,另外,粮商也不能自己运粮来天津城卖,必须是从粮业局手里批量购买然后运进城里零售。”
“盐也是一样,皆由下官信任的盐商来出售平价官盐,当然,私盐很难进来,只有个别商贩或许有夹带,但如果被发现也算是重罪。”
留驻天津的毕自严在徐光启来了后向他汇报起来。
“但粮铺和盐铺还是在这些权贵豪绅手里,他们真能配合官府的官制?”
徐光启听后问了起来。
“由不得他们,这里是陛下直接过问的地方,谁敢胡来?您看见那综合门市了吗,那是陛下下旨让东厂开的商号,也从户部粮业局直接拿粮和从户部直接拿盐引,专门负责平价销售各类日常必需品,既是作为稳定重要物资物价的地方,也是作为东厂情报收集点和安置点,还有就是给东厂人员创收,包括陛下自己也从中分小部分润,有综合门市在,谁也不能囤积居奇,甚至一旦违法还会被东厂立即发现。”
毕自严指了指前面一丁字街路口的大铺面说道。
徐光启因此点首,心道:“陛下这搞买卖的手段是跟谁学的?”
一时,徐光启又道:“仆看了一下,附近来天津城做买卖的百姓很多,有挑柴来卖的、有卖草鞋的、还有卖鞋垫的,甚至有卖插标卖首的,看上去颇为繁荣,倒如部堂之前所言,这些新编户的百姓明显通过做工让附近百姓多了一份营生,不再因京师漕运负担重而更加贫困,但是,这官道整修工程与建城工程结束后,这些百姓怎么办,会不会再次变成流民,附近的百姓也会再次陷于饥寒?”
“所以说,陛下圣明!”
毕自严笑着说了一句,又道:“阁老不知,陛下早已让尚工监在天津城里建了许多作坊,有木作坊、石器作坊、铁器作坊等各类制造尚工监采买的器械,还有军械制造总局也在设立了许多分厂,陛下管这叫制造业,这些制造业目前需要的青壮很多,一开始编了户的许多流民现在都已进了这些制造业当工人,那是旱涝保收的活计,只要尚工监和军械制造总局一直还需要这些器械,他们就会一直有活计!另外,下官已经按照陛下吩咐在天津城内设立了许多木工学堂、石工学堂以及铁工学堂,专门培训一些年轻流民,让他们在接下来可以直接参与制造业,现在这些制造业的缺口还很大,听说尚工监接下来还要制造一批新织机和新的手摇印刷机、水车这些,光是需要天津城的基础木工都得上万人,所以,这些天津城的新户民不愁没有活计,甚至这些流民都不够,按照军械制造总局接下来要在天津城的招工需求,除了城内的新户名,到时候还得去周边招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