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竟然是真的坐
“如坐针毡”是形容人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的样子。“针毡”就是在毡子上插了很多枚尖针,试想一下,这样的毡子,人一坐上去该是何等痛苦!可是,坐上了这样的“针毡”,既然痛苦不已,早就该离开了,抬抬屁股就离开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坐着,坐立不安呢?
“如坐针毡”的“如”字表明这是一个比喻,可是这个成语的出处竟然是真的坐上了针毡!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氈中,刺之流血。”
杜锡是西晋名臣杜预的长子,在太子司马遹(yù)的东宫里任秘书和侍从,性格刚烈忠诚,经常劝谏太子要走正道,毕竟,此时的皇后是著名的又丑又狠的贾南风,不是太子的亲娘。贾南风一直想除掉太子,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杜锡看到了朝廷这种异常复杂的局势,才会不停地规劝太子。可惜太子是个笨蛋,看不清大势,对杜锡直言劝谏的行径非常不满,以至于痛恨到了在杜锡常坐的毡上插入了很多尖针,杜锡再来直谏的时候,坐在这条“针毡”上,屁股流血不止,可是又不能抬抬屁股走人,还要完成劝谏的义务。这是真正的“如坐针毡”啊!忠心耿耿的臣子看来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过了两天,杜锡再来的时候,太子故意问他:“向著何事?”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啊?杜锡回答说:“醉不知。”太子质问道:“君喜责人,何自作过也。”你平素喜欢责备别人,怎么自己也犯了喝醉的过错了?
太子不能接受杜锡的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贾南风先废掉太子之位,又派人打死了。这段日子里,估计太子每天都是“如坐针毡”,真是报应!